惊喜。
这仁医会虽然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医书很有用 有这样一本厉害的医书 多培养几个厉害的太医 他岂不是可以活得更长久!
天幕虽然证明了丹药不能长生 但是天幕也说了 发达的医学技术可以延长寿命 这不是更好!
“很好 朕要大力发展医学!”
嘉靖皇帝甚至自己都有兴趣想要研究医学了。
只要他多努努力 一定可以像张苍、孙思邈一样 活到一百岁!!
第129章 第 129 章 医学与生命13
【明朝时期,医学分为保守派和革新派,保守派以继承经典为主,革新派以创新为主。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属于典型的革新派,曾经在最初被保守派大力批评。】
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往事,李时珍抚须长叹:“我这本书,出版可真是不容易啊!”
因为篇幅很长,李时珍如果自费出版,要交一笔天价的出版费——不是给朝廷的出版税,是给出版商的出版费,按照页数和字数收费。
李时珍自己是出不起,想要找出版商支持,却因为题材太过新颖,当时并没有这种“纲目”形式的医书,都被拒绝了,就这样成书后两年都没法出版。
后来有朋友帮李时珍想了个办法,找王世贞作序。
当时已经62岁的李时珍,背负着自己的书稿,长途跋涉去找当时文人界很出名的王世贞帮忙作序介绍,王世贞慷慨答应并且作序大加赞赏,此后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愿意承印《本草纲目》。
——此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称为“后七子”之一,也是第一个提出“四大奇书”说法的文学家。他把《史记》、《庄子》、《西厢记》以及《水浒传》这四本书,列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奇书”。
此后渐渐演变,冯梦龙后来提出“四大奇书”,是《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三国演义》,到清朝《金瓶梅》被《红楼梦》取代,再到近代就有了“四大名著”的概念。
胡承龙虽然答应出版,但是出版过程长达十三年,李时珍已经从62岁等到了70岁,等得自己心力交瘁。
如果不是天幕夸过他是“药圣”,胡承龙为了利益力排众议抓紧时间出版,按照历史,要等到李时珍75岁给朝廷上奏折请愿时才得到重视,然后第一年李时珍就病逝了,并没有能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
这其中就有保守派当时更为势大,医学界更崇尚“学古”的原因。
哪怕出版之后,李时珍已经去世了,风波依然未散,李时珍被保守派大加指责,这种指责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朝。
好在也有人支持,明朝时期对李时珍的支持者众多,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风格写医书,但是到了清朝再次被批评,到清末外国文化入侵后,李时珍被批评的更狠了。
【但是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发展。不学经典容易忘本,不创新容易成为一潭死水。文化需要交流,医学同样需要。】
【在清朝有了医学杂志后,保守派与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频繁,对医学的促进有了更好的作用。】
【这个医学杂志,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编纂的《吴医汇讲》,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华夏医学杂志的先驱,非常先进。】
唐大烈听到天幕说起自己的《吴医汇讲》,精神抖擞,立刻吩咐仆人给他取一份《吴医汇讲》来,还特意取得当年发行的第一份。
他摊开书籍,只见卷首刊上写着一段话,正是自己的理念。
哪怕过去了许多年,自己已然不再年轻,看到这段话仿佛找到了初心,唐大烈忍不住喃喃念出声来:
“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
他越念声音越大,最后一句更是铿锵有力!
他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采用刊出,因此他的《吴医汇讲》栏目十分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著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整个江浙一带的名医都在积极投稿,带动了当地的医学交流和发展。
天幕如此夸奖,唐大烈认为自己不负所望,终于做到了自己的初心。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