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娘向祖父祖母辞行,祖父笑着,祖母哭了,握着她的手默默流泪,直到前面催了,才对她说“去吧,去吧!”
王瑾把二娘背上轿子,送亲的队伍开始吹拉弹唱,一直从衙门大街的王家慢悠悠地走向何家。
王浮看着空了的房间和不见了的被褥,心里难受得紧,想到所谓亲人,就是这样的不断离别,因为这里的交通和通信都十分缓慢,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渐次分开,最后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又会是谁呢?
二娘出嫁之后,三朝回门,满脸幸福的光彩,她的夫君何文焕把她护在身边,两人郎才女貌,甚是般配。
家里成功嫁出去了第一个女儿,赵氏又开始摩拳擦掌,准备给剩下的姑娘们说亲了,三娘是她
的重点关注目标。她托了几个相熟的夫人娘子,在各家亲戚中寻摸青年才俊,拿了画册和资料一个个地问三娘,三娘脸都羞红了,几日未曾搭理她。
另一方面,赵氏也开始替王瑾关注各家的小娘子们,但家里的几个女孩儿都是美人胚子,孝顺懂事的,这就导致她不是很能看得上那些不知根底的小娘子。她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过婚姻的波折,最怕儿女的婚事上不顺,于是也开始求神问佛,与梁夫人的共同话题更多了,常常约着一起去昭觉寺上香。
忙完城里的事,王浮又回到了孙家庄。音娘拿着一封信送到王浮房中,说是眉山送来的,不光王浮有,王方那里也有。王浮就觉着有些奇怪,苏轼给她爹写信干嘛?拆开信来看,大吃一惊,原来是苏轼的祖父去世了。
苏轼在信中说,六月底祖父就有风寒的表症,初极轻,不以为意,后祖父病日笃,叔祖父问过他的意见,为他请了村中人照看,并未通知程氏。没过几天,祖父就卧床不起,叔祖父这才通知了程氏,程氏连发数信催促苏洵归家,苏洵本来准备顺路拜访几个朋友,此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往家里赶,八月中旬终于到了家,此时祖父也已经昏迷不醒,见了小儿子最后一面,才驾鹤西去,因时近中秋佳节,又有乡试,苏家未发讣告,告知亲朋好友苏轼祖父去世的消息,一直停灵到八月底才入土为安,乃写信告知亲朋好友。
稍后为你更新
第87章
王浮也感到难过, 在眉山的时候, 她还去苏轼老家见过他的祖父, 那时老人家身强力壮, 拄着拐杖在村中漫游,牵着他的驴子却不骑,
驴子身上仅仅背了一壶酒, 走得累了渴了, 他就打开酒壶喝一口酒,偶尔和村人打招呼,也是中气十足, 没想到这样健康的一个老人,就这么突然离世了。
苏轼祖父送给她的一只葫芦还挂在她的博古架上, 圆润光滑, 泛着柔和的光芒。
王浮立刻写了回信,到院子里把埋在木槿树下的一坛酒挖出来,这是她八岁时酿造的一坛高温蒸馏酒,北宋是没有纯蒸馏酒的,现下的酒都是非蒸馏酒,度数很低,
有的会用炭火烧烤,称之为“烧酒”,虽然是高温杀菌, 却没有蒸馏提纯。此时的“白酒”是指白曲酿造的非蒸馏酒,还有很多果酒,
干脆连酒曲都没加,是直接酿造的。她这坛酒是为了处理外伤,用来消毒的,因此经过多次蒸馏,埋在地下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王浮到苏轼老家,苏轼的祖父正在村中一户人家指导他们酿酒,虽然官府禁止民间卖酒,却没有禁止私人酿酒,但酿酒所需粮食甚多,乡下也只有稍微富裕点的人家才有余力酿一些酒存着待客。
当时王浮便提起蒸馏酒,苏轼的祖父很感兴趣,就在王浮的指点下蒸了一些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