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轻时常出惊人之语,有很多甚至是不合义理的,但好在他有极高超的论说技巧,见解新颖深刻,章才渐渐摆脱了这种纵横家的习气。苏轼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条理清晰、文笔优美,广受好评,后来接任他拟诏书的一个大臣对自己的文笔很自信,就问一个侍候过苏东坡的老仆,自己拟的诏书比起苏轼来怎么样,老仆回答他“苏东坡拟的诏书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但他从来不用翻书。”
苏轼受到邀请,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意思,随着《和乐小报》的名声越来越大,也渐渐运往四川各地售卖,甚至已经通过长江发到了江陵和鄂州,现在用稿更加严格了,还有很多文章是蜀地有名的文人写的,苏轼虽然自信,也不会自大到觉得自己现在可以与这些人比肩。
苏轼目光灼灼地盯着王浮“十娘怎么会想到让我来写?”
“咳咳……人手不够。”
苏轼皱了
皱眉,不过看到王浮飘忽的眼神,立刻就明白她这又是在逗自己,便道“既然是个凑数的,那我也就随便写写吧。”
“等等!苏哥哥,我这是特意给你留的版面,你一定要认真写啊!”
“不不不,为兄文笔拙劣,还是不要砸了你的招牌,不如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一盒子豆沙小青团。”
“为兄头疼。”
“再加一盘酱猪蹄。”
“为兄胸口闷。”
“十斤梅干菜不能再多了。”
“就这么说定了,明日来取吧。”苏轼露出了得意的表情,拍了拍王浮的肩膀,又说“十娘不是在刘夫子处就读吗?怎么这几日都在外面跑?”
王浮最担心的事终于来了……本以为找了个未来是文学大家的朋友,没想到其实是找了个严师。
她支支吾吾地回“最近事忙……我请假了呀!”
“‘业精于勤荒于嬉’,十娘本就天资不足,还是需要勤勉读书,日后……”苏轼突然语塞,十娘是个女子,好像诗文方面不需要那么高的要求?不过他还是想到了三个好理由“以后与夫君唱和,教导儿女,交际往来,免得露怯。”
王浮只听到四个字——“天资不足”……
好吧,谁也没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