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立刻动身,前往邓州南阳,帮我找到这种石头。”
王浮说的是后世河南南阳桐庐县的天然碱矿,南阳是中国古代天然碱的重要产地,有着中国储量最大的矿床,碳酸钠含量极高。她只记得桐庐县的大致位置,也不知道这时候的桐庐县是否叫“桐庐县”,而且这时候地图是受到严格管控的,持有地图者很容易被人说成是想造反,想通敌卖国,所以王浮只能在一本书上找了个大致地图,把南阳盆地的位置指出来,尽量帮林洋缩小寻找范围。她隐约记得南阳的碱矿主要在吴城和安棚,因此嘱咐林洋多注意这两个地名。
既然到了河
南,也可以去找一下煤矿,这时候煤矿已经得到少量开采和利用了,只不过煤炭太难烧,大块的烧不着,小块的冒黑烟,只有特别穷苦,用不上木炭的人家才会捡回去烧。但王浮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她可以做蜂窝煤和蜂窝煤炉,而且,她打算在农庄上装试畜力和水力的水车,如果有煤炭,她可以直接用热力,将来发展到一定地步,她还可以把蒸汽机捣鼓出来,说不定大宋就直接进入蒸汽时代了。
说来她以前完全没想到可以这么做,这一次看到了底层人民的穷苦艰难,让她起了修路的心思,又引出这一连串的奇思妙想,也是让她感慨万分。
既然定了计划,林洋第二天就雇了镖局的人,带着一些货物,以考察开封市场的名义出发了,只不过他的最终目的地是南阳。王浮吩咐他,一旦找到了露天的天然碱矿和煤矿,不要声张,先以买地的名义把矿产所在区域买下来,这一点如果他做不到,可以带着王浮手书去找范仲淹帮忙。
稍后为你更新
第67章
是的, 王浮选中南阳, 也有范仲淹的原因。南阳自古就是名人辈出的地界, 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南阳诸葛庐”了。南阳的战略地位也很重要,
北宋初年,宋太、祖非常重视南阳地方兴建, 任命开国功臣张永德为武胜军节度使, 镇守邓州, 南阳为其辖地。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了邠州,邠州苦寒,
早已老病缠身的范仲淹根本受不住,因此上书请迁邓州, 他在邓州亦是兢兢业业, 百姓十分爱戴他。
此时范仲淹正在邓州任知州,出于对范仲淹的崇拜和爱戴,王浮觉得他肯定会支持天然碱和煤炭的开采,因为一旦这两样东西开采出来,南阳的经济一定会高速发展,有了范仲淹的帮助,
她可以直接在南阳建造工厂,加工产品,带动当地就业。
范仲淹在庆历新政中所表现出来的才华, 说明他对经济学有很深的研究,一定能够理解王浮信中所说的经济理论。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
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极大的成就,到了晚年却因为主持改革失败而被贬谪地方,受到朝中小人的大肆攻击,王浮不忍这样的人终老地方。
王浮在给范仲淹的信中写了很多肺腑之言,包括她对庆历新政的评价和认知,她还邀请范仲淹为和乐小报撰稿,既有报国之心,又有治国才能,何不把自己的心得想法宣之于众,让更多的人觉醒过来,大宋已经在日复一日的混乱吏治和外族入侵中滑向灭亡的深渊,如果百姓们还不能觉悟过来,如果统治者还没有挽救国家的意识,王浮一切的苦心孤诣都会付诸东流。如果范仲淹支持,她希望南阳也能办报,通过范仲淹的影响力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送走林洋,王浮就要开始她的另一个计划了——
植树节计划。
说到植树,还是因为王家被罚,但王浮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经济发展中不免会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和污染,虽然这个时代的污染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和不可逆,比如她要开采的天然碱和煤炭,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她还只能开采露天矿产,使用的也是人工,污染相对较小,但她还是有所担忧。她希望在发展伊始,就奠定环保的根基,所以下一期《和乐小报》的主题就是“环保”。
王浮去找了苏轼,苏轼这个人读了不少书,各种典故信手拈来,由他来撰写第一版的倡议书再好不过了——只是希望他不要杜撰故事。历史上,苏轼参加策论考试的时候,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写了一个典故,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学富五车的人,却不知道他这个故事典出何处,问他的时候,他说“何必知道出处!”意思就是这故事是他编的……苏轼的大胆、创新、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