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东北凌灾传来的当夜,李庚急诏他入宫,正有一封密报呈送御前,李庚大略说了,此事与朝堂脱不开干系,恐怕需要温旻亲自走一趟。皇帝此言,温旻如何能不懂,先帝一朝来,云泽开矿铸铁,一头作为军工,一头供养马场,养活无数百姓,也放任不少蜱虫。这其中有多少和京城联络,他们中间渠道如何,是谁在包庇纵容,要想深究,必定惨不忍视。

史书上太/祖一朝剥皮实草的记载尚鲜血淋漓,官场风气便已到了如此境地。

温旻踏出门槛,他身形太过挺拔,只好微微驼背,在拜花神的人群中穿行。

他有些心事,想着在京城的夜谈,那种即将被网罩住的不安始终萦绕心头。此番要除去谁,李庚不明说,温旻自不会问,他一向没有多ko舌的毛病,李庚吩咐的,照办就是。

在朔西如此,京城也如此。

穿过几条街巷,赶庙会的人群渐稀,温旻照着舆图上标注的位置,找到了一座江南样式的小园林。

云泽也算是个宝地,文人墨客有些挤不进那些风靡的名胜,又不爱长途跋涉寻找钟灵毓秀的山川,往往只到些隐蔽且玲珑的所在,三五结伴,行令作诗。温旻从长长的碑廊走进园子,思忖着那句“连霏绕画楼”,那画楼,想必是圆中心之处,遂四处寻找高地,打算跃上去查看地形。

秋雨园中挖了一方池塘,假山嶙峋,时如阔台,时如高峡,若在平日当有游人,正巧这日赶庙会,城里大半人都去凑这份热闹,院子里半个人影也无。温旻围着塘子转了一圈,踩上一块小石,借力蹬之,如一苇入风,身形飘忽,直凌石顶。

此处地势果然开阔,温旻目力极佳,眺望一番,园子中心是一座凉亭,亭柱朱漆做底,彩绘环绕其上。

看来这便是画楼。

温旻再向西眺,连着数座幽居,掩映在嫩色秀木之间。

他大略拟定了路线,跃下假山,片叶未沾衣,一路查探,却并未见“桂堂”的线索。

莫非桂堂更在此园外?

途经的小舍大多在落成之日立了石碑,尺来高,温旻停下,一一看过。石碑多用篆体,温旻对篆字没有涉猎,看得剃个头两个大,勉强识得几个字,写着福生无量。这秋雨园原来是一座道观,在先帝更前面的皇帝,有一位崇尚修道,这园子就是那时落成,后来道家没落,便由官府出面改做了园林,供人游乐。

无怪这一路的景致都有几分道家风骨。

温旻不死心,蹲下仔细查看眼前这块奠基石碑。

碑稿笔法苍劲,刻痕刀刀切入,边沿露出锯齿搬古朴的纹路的......篆体。

心有灵犀一点通,他如何能和徐子孺心有灵犀,心说怕是要让商闻柳过来辨认一二了。

当即折转,快步回到官邸。温旻离去不到半个时辰,书房门仍然开着,时有微风,夹杂点初cun的花苞和清新的泥土气息。商闻柳端坐书案前,静悒面容上一扫愁闷,见温旻进来,反扣下书,道:“指挥使来得正是时候,下官方才又解出一句,是曹子建的一首怀贤诗。”

温旻揉揉太阳xu,这些读书人的脑子简直太迂回了。

他不太爱读书,年少时为了讨义父的欢心,强迫自己背了些书,可惜没落到几分好,就不在此道钻研了。

商闻柳轻轻念,语调里带点吴音:“铁马从北来,烟尘昼蓬勃。”

温旻此刻没什么心思赏这首诗的调子,他想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篆字,有点疲倦:“商大人果然聪颖过人,中午与大人一番商谈,大人解出画楼数语,在下取了舆图一观,倒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他将秋雨园一事简要说明,商闻柳颇为佩服:“温指挥心细如发,我终日困于书案却不知实勘,实在自叹弗如。”

话不多说,二人赶往秋雨园。

此时县衙,已经被锦衣卫围得铁桶一般。

钦差虽然找回来了,不过县衙尚在怀疑之列,武释一面忙土匪的管制,一面抽出空找罪证,锦衣卫里有擅长追踪的,在张燎办事的厅堂里一同搜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