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月下旬,快马加鞭而来的文书一路疾驰,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汴京。

终于在进入冬月之前,送到皇上手中,送到满朝文武手中。

这文书里,还夹了两颗沉甸甸的谷穗。

江南苏杭一带。

一户姓余,一户姓周。

种下朝廷分发的良种后收获。

余家一亩田地收获稻子七百斤。

周家一亩田地收获稻子七百二十斤!

经当地官员证实无误,特来报喜!

一亩地,七百斤稻子。

近乎翻倍。

现已轰动整个江南,每日成千上万人去看收获的稻子。

随着喜报传来,更是让汴京震惊,让整个中原,整个承平国震惊。

得此良种,天下之幸!

什么阴谋阳谋,什么诡计良策,什么权势滔天,什么王侯将相。

在如此收获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所有人所有事全都变得渺小了。

所有的高谈阔论,所有的争执辩驳,越来越渺小。

只留在风中摇曳的谷穗,只留皇帝面前被万人敬仰的金黄稻穗无限放大。

谁会不真心喜爱这株饱满美丽的谷穗呢。

第146章

苏杭稻子一亩产七百斤。

消息一出, 世人震惊。

从前朝到现在,什么时候见过一亩地七百斤的产量。

纵然是那些青菜的产量, 也要一茬一茬收获, 更要辅佐肥料才能有。

如今主粮七百斤,纵然话本里神仙降临的产量,也不敢这么写。

消息传到汴京, 汴京再派人去查。

查来查去,足以在今年冬祭之时告祭祖先天地了。

翻过年才十八的小皇帝徐九祥,带着大学士, 学士们郑重祭拜。

告诉他父皇今年的产量。

告诉父皇今年良种更多,可以让天下大半百姓都种上良种。

而各地的种子研发还在继续。

满朝都尝到这个甜头, 又怎么会放弃呢。

其中纪炀的功劳自不用讲。

从一开始, 就是他的提议, 甚至贯穿先皇乃至当今圣上在任的时间。

徐九祥向他父皇说的不止这些。

更有七百斤产量一出, 那些藏着自家田地不让清算的人户, 纷纷冒头。

之前不算清算,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两种产量四五百斤, 他们大不了多种几亩地。

可如今呢?

普通种子一亩地三百斤已经算高产。

良种一亩地七百斤才算高产。

其中差距之大, 已经足够许多人户计算清楚。

当然, 他们也不会直接把隐田拿出来, 而是偷偷分给下面佃户,最好能收取少量钱财,算是“弥补”损失。

有些地方纪炀照顾到位, 让佃户们不要给钱,就是强行要地, 这地本就是他们的。

有些地方没顾及到的, 也能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钱数拿到土地。

不管怎么说, 对许多无地百姓来说,都是天上掉馅饼。

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是把他们以前亏欠的稍稍补回来。

而各地官府见朝中局势,立刻去这些农户家中造册,让这些原本藏匿在大户手中,不登在官府账册的土地重新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