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颜老爹同样想不到,他仕途顺遂,靠的竟然是他儿子的纨绔好友。

虽说纪炀如今早已洗脱纨绔的名声,但这种奇妙之感,还是无法言说。

颜海青走的时候,还一定要让纪炀孩子出生后第一时间给他写信,他一定要当孩子干爹。

婉芸今年一月便有两个月身孕,只是碍于国丧并不好张扬。

但周围人自然是知道的。

其他人,像韩潇在国子监当主簿,关系尚可的状元叶锡元留在翰林院明显要好好培养。

新的一年,新的皇帝,变化非常之多。

但去年要做的事,今年肯定还要接着干。

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招收贫家学生,提高下面官学夫子待遇肯定要做。

新皇做太子的时候在做这件事,如今自然要继续。

徐九祥甚至有点兴奋。

他当太子的时候,办这些事还有些阻力,如今一切坦荡,连晁盛辉跟工部琢磨出来的新印刷工具,都能顺畅地推下去。

纪炀见金家在帮忙,自然顺水推舟,也乐得清闲。

再加上国子监那边有韩潇跟他娘子林婉芸在,自然更加没问题。

说到他娘子,现在是国子监医学的学监,正五品的女官,非常不错。

如今虽有身孕,手头的事却并未放下。

金家见纪炀不硬插手这件事,也投桃报李,从他们应天那边,寻来不少厉害农人都去了皇庄参与育种。

算是献好。

新皇刚登基,一切是那么顺畅。

朝野上下无不夸赞。

毕竟是先皇留下的根基,他筹谋那么久,就是为了让儿子平稳交接皇位,如今看来确实如此,没有辜负先皇的期望。

既然各处官学的事情已经处理好,纪炀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培育良种上。

这是他在扶江县的时候就说的事。

好的,健壮的种子,从出生起便更能抵御病虫害。

即使到现在,培育良种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止,现代的种子跟古代的种子,甚至说两种概念。

纪炀自然不会觉得可以一蹴而就,但肯定要沿着前人的路往前走,让承平国的种子更饱满,产出更多粮食来养育百姓。

吃饭这种头等要事,永远排在第一位。

可育种不是件容易的差事。

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但纪炀既然专心去做,心里早就有数。

其实把天下农人聚到汴京,不见得是件好事。

承平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土壤条件都不一样,各地的病虫害更不相同。

当地的水利,土地肥力,以及当地农人的水平,全都不同,根本不能一概而论。

但汴京到底是首善之地。

在这里琢磨出经验,才好推广全国。

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当初在扶江县,纪炀都是收集各个村子土壤进行分析,都知道县城东边的土跟西边的土很不相同。

何况全国这么多地方。

种田向来不是件简单的事。

悯农那首诗为何能流传千百年,是有原因的。

有人说过,中原传统农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