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特点,基本可以总结为八个字。

多元交汇,精耕细作。

后面四个字大多数人都知道,可前者了解的人并不多。

大意是如此广袤的土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碰撞,让各种先进经验互相交流补充,最终慢慢发展到传统农业能到达的顶峰。

新皇按照纪炀的想法召集天下农人,便有多元交汇的意思。

按照自然发展,让这些经验互相交流,谁知道到猴年马月去,不如人为开个交流大会。

让东西南北各个地方的农人互相交流,总会有更好的方法。

这期间虽然少不了争论,但都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过程。

纪炀到皇庄的时候,看着外表那样奢华,进到里面发现,庄子没什么景观,都是一块块划分出来的田地。

现在四月份,正是庄稼生长的好时候。

纪炀到的时候,大多数农人都在田地里做事,他们丝毫不敢懈怠,想早点培育出新皇想要的良种。

不过刚到这,纪炀便看到内里有个面色不善的官员。

这个官员纪炀并不认识,等庄子管事说了,纪炀才知道,这位官员正是从应天府而来的金家二少爷。

应天府的金家,现在谁人不知。

但他家是先皇病重之后才重新提起来的,当时大婚说不出匆忙,但也算突然。

所以当时应天金家只来了如今的金学士夫妇,金家长子,以及三妹,也就是如今的皇后。

剩下的家眷则在年后才陆陆续续搬到汴京。

这位金家老二便是押后而来。

原本早就要到汴京了,金家长子金炳郡临时差他寻农人过来,所以耽误到四月份。

估计也是为这事在生气。

金家老二跟纪炀一样的年纪,今年二十七,看着个子稍矮,面容也差不少。

纪炀隐约知道些,朝中有些多嘴多舌,拿他们两个对比。

所以这面带不善,估计也有冲他来的。

可惜纪炀不是个爱热脸贴冷屁股的,朝金家老二稍稍点头,继续忙自己的事。

育种这事,从最早的齐农要术就有记载,再之后的农书都有提及。

可纪炀来看,承平国的育种,只有最顶尖的农人才会“种取佳穗,穗取佳粒”。

所以这个观念还要推进。

好在已经掌握国子监跟下面官学,让深处各地的官学来传播育种的概念,自然最好不过。

那些夫子既然拿了重新拨给他们的官田,自然要出一份力的。

现在皇庄有几块地,就是纪炀单独开辟出来,让王伯找人过来种植的。

其中一块地完全按照后世的“一穗传”的方法来育种。

便是选取明显优质的稻穗麦穗,通过它来繁殖,这种方法即使在暖房控制温度,也要许多年的时间才能成功。

但能被后世康熙皇帝推广的,自然是极为可行的方法。

纪炀去了官服外衣,绑起袖子,下到田间检查,这应该是第二年的麦穗了,明显比寻常田间地头的麦子要饱满。

当然也有水源丰富,肥料充足,伺候精细的缘故。

旁边则是同样方法的稻子,质量也很上乘。

这几块地里,一共有三十多种稻种,更有不少麦种。

只要培育成功,将会是百姓饱腹的基石。

纪炀这边的地都如此,皇庄其他地方也不例外。

在这之外,还有一块地是纪炀比较重视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