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纪炀能记,但只能记一部分。

可他手底下的人数以万计,最了解当地田地的,可不是什么家主,也不是什么管事。

有谁比种田的百姓更了解哪哪有田地,田地什么情况,田地种什么?

自从五月份减田租的事定下,还有不少百姓过来商议买回自己抵押田地的时候。

这张从纪炀初到太新县便开始绘制的地图,已经着手绘制。

在百姓们一点点补充,填补之后。

三地的田地已经了然于胸。

一个百姓知道一点点东西。

那没关系,上百,上千,上万名百姓,还能不知道?

就算不知道,他们也自愿去丈量,没有尺子,可以用手,用脚,用一切能用的工具。

他们整天在田地里做事,也没人会发现异常。

邻居倒会发现不对劲。

但邻居也在做同样的事啊。

就算有人去告发。

那三家又能怎么办。

更何况,百姓们虽然不懂知县大人的用意,但依旧乖乖听话。

他们已经知道听知县大人话的好处,尝到了甜头,得到了信任。

便会守口如瓶。

试想,随处可见的百姓都成为你的眼线。

这图还不好画?

纪炀的太新县田地图,让所有试图隐田的人户白费心思。

这信任不是凭空出来的。

是纪炀跟他的手下们,是林婉芸跟大夫们一点点做出来的。

谁不知道知县大人在为他们的吃饭努力,知县夫人在为他们的健康努力?

不知道的全是瞎子!

不知不觉中,太新县的局势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纪炀的靠山,再也不是定江关的将士,也不是利用裴家私兵当后盾。

而是此处的百姓,最穷苦的百姓,也是坚强的后盾。

不管三家如何生气,太新县田地图拿出来,他们也知道隐田的不成了。

往年根本不用这么麻烦,他们说有多少田地,当地官府就认多少。

谁敢否认?

今年不仅要免田租,还要把隐田的田税交出,还有修桥出的钱。

泥人都有三分土性,更不用说这三家谁都不是泥人。

想也知道,他们又在暗暗想什么馊主意。

纪炀并不去管,而是看着陆陆续续补运过来的麦子,一点点填满粮仓。

今年的田税,算是收尾的很完美。

只要做最后的计算,算出今年的田税。

该交的交,该用的用。

要知道去年开仓放粮给百姓们后,他们太新县衙门可不怎么富裕。

现在田税上来。

很多事情都可以继续办。

比如说卖了粮食之后,就可以买羊买牧草。

再比如说,填充本地粮仓,维持衙门运转,再或者照拂百姓。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部分按理说应该交给灌江城。

但纪炀另有打算。

交给现在的灌江城,也只是打水漂而已。

不如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百姓那边喜气洋洋,算着今年多了不少粮食,终于不用像之前那样饿到发抖。

衙门这边忙着清点粮草,沉甸甸的谷子,总会让人心情极好。

等清点结束,衙门爆发小小的欢呼。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