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有要事入宫禀告陛下,速速让开。”
赵都安懒得解释,丢给对方一个马屁股,刷脸入城。
只可惜,皇城好进,但在宫城门口却被拦下。
须耐心等人通传,赵都安也不急,牵马等待,守门的宫中禁卫频频看他,不知脑补些什么。
这会,敞开的门洞里,远远行出一辆马车来,赵都安愣了下,好奇问:
“那出来的是谁?”
宫城内,外臣不可乘车。
可若说是宫内老皇帝留下的妃子们,或女官出行,马车的制式模样,却又不像。
守门军卒解释道:
“今早,董太师入宫觐见,这会是出来了。陛下怜太师年迈,行走不便,特准许在宫内乘车。”
董太师?
“三公”之一,执掌翰林院的那位大学士?
险些和薛琳一家成为亲家的那个当世大儒?
赵都安略感惊讶。
翰林院乃储才之所,当年,承旨大学士几乎是“宰相”的预备役。
不过后来衍变,如今与内阁脱钩,但这位董太师的地位,仍不容小觑。
权力虽不大,但名望极高,是当今整个大虞文坛泰斗,其对圣人典籍的诠释,是科举学子必读,不少文章诗词,家喻户晓。
可谓是当今天下,守着大虞朝“文脉”的第一人。
甚至有人称,董太师是有可能在文道上封“亚圣”的存在……
不过,玄门政变后,因其站队支持女帝登基,导致名望大大受损。
遭到许多文人抨击,京城还好,但在远离朝堂中心的“八王”地盘,遭致极多骂声。
可饶是毁誉参半,但其在文道上的建树,哪怕是咒骂他的,也承认仰望。
这会马车已驶入门洞,赵都安规矩地牵马在一旁,垂首相送
——这种名满天下的大儒,还是不招惹为妙。
然而马车却突兀停下了,一名董家仆走来:
“可是赵使君?太师有请。”
啊?我?
赵都安懵了下。
记忆中,他从未与对方有过任何交集。
甚至于,赵都安与整个大虞读书人圈子,都没啥接触……
这位董大儒找我做啥……赵都安茫然上前,来到马车边,只见帘子已被挑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端坐,自有一股儒学泰斗气势,大红的学士袍,面庞轮廓方正,老眼锐利有神。
似在审视这位声名鹊起的女帝红人。
“下官赵都安,见过太师。”赵都安行礼。
董太师表情不见喜怒,气度沉稳,缓缓道:
“不必多礼,老夫今日觐见,听陛下讲起你,颇为赞许。恰巧遇见,便想看看你。”
赵都安谨慎的一批:
“些许微末功劳,竟得陛下夸奖,下官惶恐。”
董太师“恩”了声,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说道:
“不必过谦,你这些时日所做,老夫也有所耳闻,虽手段稍有出格,但如此年纪,也堪一声‘能吏’。”
赵都安没吭声,静待下文。
以他的经验,知道大人物这般开场,往往是欲抑先扬。
接下来,大概要接一个“但是”。
果不其然,董太师先称赞了他几句,话锋一转:
“但……一昧依仗权术,不顾名声,或可为将,却当不得帅字。
你既是行伍军卒出身,如今又在诏衙任职,想来也知晓,自古凡名将,皆文武兼备……
你若专心走武道,一心修行,老夫便也不会说什么。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