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为什么是三张?!”平安惊慌地问。

“你拉大旗作虎皮荒疏了那么久的功课,不要补回来吗?”郭恒问。

“每天多补一张就好了。”

“欠债付息,天经地义。”郭恒反问。

平安满目惊讶:“我宽厚仁慈的二师祖怎么能说出如此冰冷的话呢?”

郭恒不为所动,只冷冰冰说了句:“眼看过年了。”

你爹又要往大门上贴春联,这笔字再不长进,你宽厚仁慈的二师祖的招牌都要被你砸烂了。

原本想找他拜师的人可以排到西直门,现在只能排到西安门了。

平安见逃不过,只好唉声叹气地研墨。

“师祖,我那天看到璐王了,高高的。”他说。

郭恒乜他一眼:“你看谁不是高高的?”

“……”

平安气道:“人艰不拆,您这样很容易失去朋友。”

“又乱造成语。”郭恒道:“圣躬有恙,璐王进宫侍疾。”

“唔——”平安问:“他很孝顺?”

“是啊。”郭恒道:“陛下和娘娘身体抱恙时,他都是衣不解带昼夜侍奉。”

“既然这样,您为什么不让我爹跟他走得近?”平安反问。

郭恒告诉他,君子群而不党,为人臣子应该事君以忠,但更重要的是辅佐皇帝使社稷稳固、百姓安乐,身为臣子,连皇帝都不该太过亲近,亲近一个皇子做什么呢?

平安点点头,因为前世对父母的渴求在这一世得到了充分满足,平安对孝顺的人天然带有好感,甚至觉得一个人只要足够孝顺,大概率坏不到哪里去。

如此贤明、仁厚、孝顺的璐王,为什么没能成为储君呢?

杨贯是这样记录的,陈琰登顶首辅后,联合吏部尚书郭恒将璐王赶出京城,而后党同伐异,但凡亲近璐王的官员轻则外放重责罢免,并在景熙皇帝大行之际,共拟诏书,意图将皇位传给刚满三岁的五皇子,从而长久的摄持朝政。

而这个五皇子,目前还未出世。

通常储君为大行皇帝守孝,以日易月,要守满二十七天才能登基。

谁知在景熙皇帝驾崩的第七天,璐王发兵戡难,占尽天时人心,一路披荆斩棘直取京城,在二十七天之内便取幼弟而代之,请垂帘听政的尹太后从慈宁宫移居宁寿宫“颐养天年”,陈琰权摄朝政的时代也因此落幕。

或许是为了稳定朝局,新登基的璐王没有立马清算陈琰,只派了个旧邸官员到开源府任知府,几个月后,该官员上书揭发陈氏族人的罪行,一石激起千层浪,言官弹劾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入内阁,罪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树倒猢狲散,当门生故旧看清了形势,为求自保,争先恐后上书揭发陈琰的罪行,唯恐落于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