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陈琰很不讲义气地把平安丢下,自己进了书房。
郭琦见大人都走了,拽着平安道:“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平安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孩,满脑袋问号:“我认识你吗?”
“你爹是我爹最看重的学生,你就是我的大侄子。”郭琦道。
平安更不高兴了:“你才比我大几岁,就想当我叔叔?”
“那倒也是……”郭琦道:“只要你帮我个小忙,咱俩就是好兄弟了,你跟你爹就是平辈了!”
平安:……
这奇怪的脑洞。
“快快快。”郭琦将平安按坐在石凳上,为他换上一张新的宣纸:“我爹让我作诗,我作不出来,听说你是小神童,帮帮忙吧!”
平安看看另一张纸上的题目,《赋得敦俗劝农桑》。
“你太高看我了,我还没有学作诗呢。”平安反问:“而且你才多大,就要你作诗?”
郭琦叹口气道:“我爹要我明年下场参加县试,可不得学八股文和试帖诗吗?”
平安瞧这家伙最多不到十岁,心里暗叹,官宦世家的孩子也怪不容易的,这么小就要开始参加科举了。
不过童生试的准入年龄在八岁,且不乏有早慧儿童在八到十岁就取中县试甚至府试。
自从来到京城,平安发现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神童,脑子灵光,家里管得紧,十几岁通过院试的比比皆是,由此更加佩服老爹,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杀出重围,高中状元。
郭琦叹了口气:“没救了,又要挨骂了。”
平安可以理解背不出书、写不完功课要挨骂,但完全不理解作不出诗还要被骂,难道骂一顿就作出来了?
那小叔公卡文时雇几个人撵着他骂不就好了。
不过看这家伙实在有点可怜,还是帮忙想了个办法:“我看过我爹作的一首诗,正合你这题目。”
郭琦咬着笔头谨慎思考:“你爹尚且不算名士大儒,我爹又那么忙,应当没看过他的诗……赌一把!”
言罢,将毛笔塞进平安手里:“快写快写,我时间不多了。”
平安凭着强大的记忆力,笔走龙蛇,将老爹的一首劝农诗默写出来。
未几,一张满是团团墨迹的纸张摆在郭恒案头——郭琦还没来得及誊抄呢,就被薅进书房来了。
郭恒眯着眼辨认,哦,这是一首诗,一首应制的试帖诗:“辛勤看士女,劝祼重农桑……”
他看向陈琰,陈琰也皱起了眉。
郭琦和平安交换了个眼神。
郭恒问幼子:“这是你写的吗?”
幼子平静而肯定地点头:“是。”
“这字是你写的?”
郭琦再次肯定的点头:“今天写字有点多,手累。”
平安都开始佩服他稳定的内核了。
郭恒微哂:“你知道去年会试第三场,唯一一道试帖诗叫什么吗?”
郭琦这才觉出不对来,小声问:“《赋得敦俗劝农桑》?”
郭恒恨铁不成钢地叹气:“平安,你替他作诗也就罢了,还把你爹会试的制诗拿出来,难道不知道谁是主考?”
平安瞳孔一缩,他只在老爹给郑先生的备考资料里看见过这首诗,当时好几首诗写在一张纸上,他哪里知道这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