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连门都不敢出,生怕短手短脚的脆皮本体被那些横冲直撞的堂兄们撞出个好歹。
赵氏揉着生疼的脑袋,把家里老、中、小三个男人叫到跟前,下了死命令:“旁的事都可以放一放,赶紧去给他们找塾师,把学堂开起来,将这些五脊六兽们统统归笼。”
三人得令,各自去想办法——陈老爷和陈大爷想办法,平安给他们加油。
陈老爷在员外圈子里放话,谁家有不要了的塾师匀他一个,束脩优厚,食宿全包。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真有个老塾师来应聘,虽是个年过六旬的老童生,但胜在战斗经验丰富,眼下能将熊孩子们约束起来不闹事,于陈家就是最大的恩德。
赵氏命人将隔壁陈敬时空置的宅子收拾出来,荒草丛生的院落被重新种满花木青竹,在前院抱厦中置了一排书架,几套桌椅,一张大案,一个小家塾就这样办起来。
陈平继等人没想到这么快又要上学,而且就在家门口,再也没有下雨天水淹巷子逃学的理由了。
开学第一天,学生家长们带着束脩和六礼,押着熊孩子们来到新家塾,先拜孔子像,再给李老夫子磕头。
陈老爷带着平安也来观礼,平安穿一身簇新的白色绸面夹袄,带着毛茸茸的棉帽和围脖,像个雪白的汤圆团子,唇红齿白,乖巧可爱。
李老夫子殷切期待如此乖巧的小孩加入学堂,陈老爷却说:“我们还小呢,暂时不上学。”
李老夫子心里想,大概是孩子太乖了,家里舍不得让他太早读书。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家塾成立,陈老爷身为一家之长自然要发表讲话,仍是“只要继承祖上遗志,坚持诗书传家,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云云。
待师生们都落了座,朗朗的读书声响起,陈老爷才带着平安回家。
他觉得自己最近办事越来越漂亮,家里家外都离不开他了。
赵氏见到祖孙二人,奇怪地问:“你怎么把平安带回来了?索性让他留下旁听,直接开蒙算了。”
平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陈老爷也道:“天太冷了,早起上学多辛苦啊,明年开春暖和些再说嘛。”
赵氏道:“读书还要挑季节吗?”
陈老爷近来愈发胆肥了,居然回嘴道:“那是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要藏。”
言罢,拉着平安去糖坊参观长工们制糖,顺便发放赏钱。
平安掰着指头算:“祖母批了三百两,每个工人发二两,祖父!你倒赚了一百九十多两啊!”
“你都会这么复杂的算术了?”陈老爷不好意思地笑笑:“研制白霜糖可垫进我不少私房钱,我只是平进平出。”
平安更不乐意了:“我也垫了!见者有份!”
陈老爷被他缠的没办法:“好好好,可以分你五两,你一共也没垫多少。”
平安一想,五两银子还真不少,这才作罢,催他兑现。
陈老爷只好从自己随身的荷包里掏出一个小银锭,装进他的鲤鱼荷包里。
平安晃晃沉甸甸的小荷包,满心欢喜,拿出五钱银子去集市上买了一筐山楂、黑枣、山药豆,用小锅熬糖浆,准备自制一批冰糖葫芦分给工人们吃。
……
等待朝廷判决下达的时间里,陈家巷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轨。 w?a?n?g?址?F?a?b?u?Y?e??????????é?n???〇??????????????
李老夫子年纪大了,孩子们还是很尊重他的,几乎不在体力上折磨他。
老夫子为鼓励他们勤勉,对他们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