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讲了许多古人勤奋好学的佳话,诸如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刘峻燎麻照读,匡衡凿壁偷光,以印证“天道酬勤”的观点。
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
谁料,第二天竟有一半的学生请假。
陈平继在家等下雪,陈平信上山采蓖麻,陈平义去山里捉萤火虫,陈平松连夜把房间墙壁凿了个大窟窿,被他爹揍的起不来床。
甚好甚好,李老夫子不到三天就辞了馆。
第33章 塾师难求
李老先生走后,赵氏的脸上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陈老爷依旧说着他的的口头禅:“凡事要往好处去想……”
赵氏静静地看着他,后者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所以然,只好拍拍陈琰的肩膀:“儿啊,交给你了。”
言罢,领着孙子跑出去避避风头。
陈琰能有什么好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从落榜的同窗之中打听,与他交好的同窗大多是成绩相对优异的廪生,只要没有正式职业,每月可食廪米六斗,一旦开始从事别业,朝廷便默认可以自食其力,不会再用廪米供他继续读书。
家境贫寒者很需要这六斗廪米,最多做些代写书信的杂活补贴家用,而家境富裕者根本不会去做教书匠,挣那每月一二两银钱去浪费时间消磨精力。
这就是塾师难求的原因。
w?a?n?g?址?F?a?b?u?y?e??????μ?????n??????????????????
赵氏每日被巷子里的熊孩子们吵的头疼不易,开出了绝对扰乱市场的三两银钱的价格,这才让陈琰找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同窗——小张先生。
小张从前也是小康之家,家里开南货店,去年祖父过世,父亲接手了家中生意。父亲是个读书不太好的书呆子,既考不上科举,又做不了生意,不到一年就弄的青黄不接,还欠下了大量外债。
家里遣散了下人,眼看就要卖房卖地,为了继续学业,小张只好出来寻找营生,毕竟每月三两的诱惑实在很大。
可来到陈家的第一天,他便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一分钱是好赚的。
这些熊孩子们很会见人下菜碟,小张先生年轻,扛折腾,所以没有老李夫子那么好的待遇。
他被难缠的学生们泼了一身墨汁,为了三两银子决定咽下这口气,回隔壁住处换下一身新的衣袍,正盘算着要严厉的训斥责罚他们,重新回到学堂,又被座椅垫子里面的蒺藜刺扎了屁股。
小张先生连三天都没能坚持下来,就来跟东家太太商量辞馆。
可巧,这天陈老爷陪赵氏去寺庙上香,只有陈琰和林月白在家。
外头飘着雪花,屋里点着暖炉。
偌大的堂屋里,林月白耐心给平安和阿蛮讲《三字经》里的典故,两人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拓展到小说话本儿里的情节。
小张先生心里苦,原来这家不是没有正常孩子。
他道明来意,陈琰听得一阵阵心惊,心知再挽留下去就是作孽,便封了三两银子作为补偿。
小张先生道谢准备离开,忽然被林月白叫住:“张先生家中是做南货生意的?”
“是。”他有些惭愧道:“店铺开在南施街,只可惜生意大不如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