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喜爱下棋,日日擦拭,从不懈怠。

柳惜瑶将右侧看了一圈,又一脚深一脚浅朝左侧走去,那边挂着竹帘,帘后便是宋濯的床榻。

柳惜瑶到底还是心虚,不敢直接掀开竹帘往里走,只稍微用指尖拨开一道缝隙。

他的床榻极宽,被褥叠得极为方正,连一丝褶皱都瞧不出来,那枕边的小几上只搁着一顶巴掌大的铜炉,柳惜瑶不由朝前又迈了一步,她眯眼端详了片刻后,忽然想起什么,转头望向矮案几上的那个青铜朱雀香炉。

目光在两个铜炉间来回流转,很快便确定了心中的猜想。

原宋濯已是细致到了如此地步,那朱雀正对东方,小几上桐庐的莲花亦是面东而开。

她松开手,又缓步回到屋子正中的矮案几前,这才意识到连桌案旁那炭盆上的鎏金仙鹤,也是昂首望向东侧的,更不用说那茶碾、风炉、茶釜……总之,柳惜瑶凡目及之处,所有器具竟皆是如出一辙,整齐划一地朝着同一个方向。

柳惜瑶眸光里写满讶然,她慢慢扶着案几又跪坐回了原处,这才又瞧见连他方才看似随意搁下的那青瓷茶盏,那上面仅绘的一枝墨梅,那花蕊轻点的方向,竟恰好也是东面。

第22章 铸亦是诱惑

宋濯身披大氅,带着那寻他之人来到塔楼一层的屋内。

一进门是张三折叠黄花梨木屏风,上下镂空,中间雕刻的竹景错落有致,那半明半暗的光线透过镂空的竹叶,栩栩如生,就好似当真站在那竹林当中一般。

屏风后,极为宽敞,只靠窗搁着一张罗汉椅。

宋濯并未落座,也未曾去脱大氅,只立在当中接过来人手中密信,眸光微暗地扫了一遍,便叫那来人候在此处,他则转身撩开右侧帐幔,提步而入。

随着那撩开帐幔缓缓垂落,里间墙上的一幅画露出一角墨痕。

片刻后,他从里间而出。

“让王爷莫要心急,且再等等。”宋濯说着,将方才写好的密信交于来人手中。

来人见他还未有动身的打算,那神情愈发肃冷,朝前半步,低道:“安南大捷,太子一党已是四处布谣,京中私下盛传,那安南只知赵家军,不知京中君。”

所谓赵家军,便是荣华县主的生父,已故赵王麾下军队,然赵王早逝,如今安南军中掌权之人,便是其子赵世子,即荣华县主之胞弟,宋濯之舅父。

然众人皆知,赵世子非但远不及当年的赵王英勇,且毫无半分领军之能,反倒是其外甥宋澜,极具赵王少时英姿,胆识谋略皆为出众,在安南这些年来,极少尝过败绩。

如今赵家军,明面上由赵世子坐镇,实则领兵整张,运筹帷幄者,实为宋澜。

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可若是圣上疑心赵家军,势必会将宋家一并牵连其中。

晋王深知其中利害,才会立即差人来寻宋濯。

然宋濯神色淡淡,一如四年前那般道:“宋家已是出了一位引人注目的武将,不必着急再出一位文臣。”

多年前圣上病危,虽后来得以康健,重掌朝纲,可自那时起,宋濯便以觉察,往后朝局难以安稳。

自古以来君王便是如此,越是体疾年迈,越是事事生疑。

而太子与秦王羽翼渐丰,正是笼络朝臣之时。

宋侯爷早已有所预料,尚在圣上病危那时就已上交兵权,卸职归家。

宋澜人在军中,虽领兵作战,却将军勋尽数归于赵世子名下,心甘情愿只为其副。

至于宋濯,则恰逢祖母染病,遂以孝道之名,归家侍疾。

“两党相争,必有一亡,让王爷静候便是。”宋濯似与人寻常闲谈那般,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没有人能轻易猜透帝王的心思,与其深入其中,不如跳至局外,待那两党争出个结论来,方在揣度圣意。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