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龄差不多。但他在阴暗的地下室,摔伤了腿,和宋明栖聊的是没铲干净的水管和需要节约的水费,而那位在宋明栖身边,和他一起飞往世界各地,可以和他对谈尤瓦尔·赫拉利和凯库勒。

周羚的语气不算太好:“我刚刚是想说,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没饿死。”

宋明栖不甚介意地笑了:“我的目标也不是让你有饭吃,是得好好吃。”嘀得一声刷完登机牌,他说,“那没事我先挂了。”

周羚就说“嗯”,随后电话断线。

周羚在床上艰难地翻了个身,然后打开浏览器搜索“闵田”两个字。

他的人生只在饶北和广南间消耗,像闵田这样发达的旅游城市,他没去过。百度百科如实地向他展示这里的地理位置,地势、历史沿革与特产,但不够,他还是没什么概念。

他转而搜索了广南到闵田的火车,行程6小时,车票335块,飞机是2小时,机票1700块。

他看着这一串数字,第一次觉得,好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是从广南到闵田的一千公里,而是这1700元。

对宋明栖来说,往返闵田却是家常便饭,他的实验对象居住在这座城市,这一趟是去做回访。

一同随行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女孩叫崔贝贝,男孩叫洪晨,他们正在跟随宋明栖做发展心理学方向的课题研究。

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比如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等,回访方式也不复杂,主要是访谈、调研之类的形式。受访对象都是签过协议的,一般来说会比较配合。

经过一天的忙碌奔波,他们才登上回酒店的汽车,洪晨累得左摇右晃,眼皮耷拉着好像随时都会睡着。

崔贝贝倒是勤勉,还在将刚刚访谈的原始记录补充完整,然后排好顺序夹起来装进背包,她看了一会窗外好像在思考,过一会又偏过头,小声喊人。

“宋老师。”

“嗯?”

“您觉得,会不会其实我们的调研也在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宋明栖将手上的笔记本电脑合上,给予了一个让对方展开讲讲的眼神。

“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在研究原生家庭对人生重大决定的影响,我在想,他们会不会有意地去改变、扭转这种影响,好在我们的研究中体现更积极的结果?”崔贝贝低声分析,“但我不知道这样的实验是不是对的,因为我感觉不够客观。”

宋明栖扶了下眼镜,点了点头:“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奇妙之处,它是一项漫长的、极富耐心的工作,而研究本身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哪怕它本身没有产生结论。”

“其实你们这个研究课题涉及到两套理论——每个人的现在都是由过去的不幸决定的,是弗洛伊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现在以改变未来,甚至改变过去,是阿德勒。你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两种观点间的博弈。哦对了,还有一个BBC纪录片叫《人生七年》,你可以去看看,也是类似的课题。”

崔贝贝认真听讲,直到手机震动打断了宋明栖的小课堂,他拿起来一看,是周羚发来的微信。

像周羚那种性子不可能主动联络他,如果发消息那多半是出了什么急事。

宋明栖急忙解锁屏幕,发现周羚发过来的完全是无关紧要的问题。

“你前天带来的苹果放哪了,我找不到了。”

“……”宋明栖无语了一会,“桌上没有吗?”

周羚回复得很快:“没有。”

“那柜子边上?”

过了一会。

“也没有。”

宋明栖干脆拨了一个视频过去,刚响两声又被周羚挂断了。

“算了。”周羚的消息又发过来,“不吃了。”

宋明栖狐疑地盯了一会手机屏幕,觉得还是再表达一下关心比较好。

“好吧,你晚上吃饭了吗?”

“嗯。”

周羚又把天聊死了。

过了好一会,宋明栖的手机又弹出一条消息。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