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倒入红酒,转动压榨机手柄,红色的液体缓缓流出,汇聚在银色大碗中。

就是这剩下的鸭肉、鸭架、鸭肝混合在一起,成了这暗红色的血糊糊。 W?a?n?g?阯?F?a?b?u?y?e?i???????€?n?Ⅱ????????????ō??

皮埃尔在锅里加了一块黄油,将血糊糊倒入锅中,用银勺轻轻搅动,血糊糊渐渐变得浓稠,红酒与鸭血交融散发出独特香气,岳宁觉得这味道和自己炒血鸭时的香气颇为相似。

不接受这道菜的人,可能是无法接受压榨这些汁水的过程。如果不让人看到这个过程,兴许接受它的人更多。但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他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只鸭是顶级法餐的代表之一。这个榨汁的过程必不可少。

这时,皮埃尔把刚才片下的鸭胸肉放入酱汁中,让酱汁与鸭胸肉充分融合,淋上酒,火焰瞬间蹿高,血鸭大功告成。

鸭腿肉则由助手放在鸭油锅里,小火煎熟。

皮埃尔在白瓷盘里用鸭血酱汁画出弧线,鸭肉被斜切成片装盘,鸭腿作为陪衬,另外点缀了烤过的番茄和一根煎鸭腿用的迷迭香。

皮埃尔伸手示意大功告成。

岳宁年纪小、资历浅,自然在一旁等候。瓦莱尔大厨率先上前品尝,卢卡斯夹了一片血鸭,将碟子递给岳宁。

第220章 文化碰撞

岳宁低头品尝着血鸭,红酒与迷迭香的香气完美地调和了鸭血的腥膻。鸭子经过十四天的熟成,鸭肉纤维变得细嫩无比,还带着风干后的果木香,不愧是大师之作。

“她好像很喜欢吃这个鸭血?”一句英语传入岳宁耳中。

紧接着,一句带着明显鄙夷的口吻响起:“港城人什么都吃。”

岳宁转头看去,只见两人胸牌上写着“加拿大团队”。

最近确实有不少港城人移民到加拿大,当地一些加拿大人对这些新移民颇多怨言。港城电视台也曾报道过,抱怨的内容五花八门,比如港人喜欢门牌号带“八”,连续两家港城人,都喜欢八,门牌一个变成08,一个就是18,当地人认为这破坏了社区编号的连贯性。总之,在某些人眼中,仿佛港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岳宁心里明白,那些打算移民的人还是会选择移民。今天在拍摄现场,自己在港城又颇具影响力,让这个话题在港城引发讨论也不错。

于是,岳宁开口问道:“嗨,哥们!你们说什么呢?”

她这一问,众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加拿大的两位厨师看着岳宁,岳宁看向其中一位问道:“我觉得血鸭很好吃,您有疑问?”

随后她又看向另一位:“什么叫港城人什么都吃?”

其中一位被问得脸色一沉,说道:“港城人确实什么都吃。最近来温哥华的那些港城人,饮食习惯很奇怪,居然还吃蛇。我有什么说错吗?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岳宁神色坦然,回应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饮食丰富正是其魅力所在。作为厨师,您应该知道你们国家因纽特族人的腌海雀酱吧?如果不知道,建议您去研究一下,毕竟这是你们国家的特色食物。要是您知道,就该明白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美食。我记得加拿大在1971年就把‘多元文化主义’当作基本国策,甚至视为立国之本。在其他地方,尊重多元文化是一种道德要求,但在加拿大,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