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宝华邀请乔君贤一起去坐下。李巧妹端了拆鱼羹过来,岳宁还在炒洋芋饼饼。
岳宝华的眼睛盯着远处正在炒菜的孙女,“滋啦”声中,锅里的食材被抛起又落下,孙女的炒菜手法,不输给自己的任何一个徒弟。错了!其实跟自己这个几十年的老厨子也没什么区别。
炒菜讲究猛火快炒,分秒之间,洋芋饼饼已经落在两个大碗里。
岳宁端着碗,问还在炒南瓜苗的杨大年:“叔,你还有菜要炒吗?”
“我也好了,马上来。”
这边拆鱼羹的醇香还没有散去,炒洋芋饼饼带着市井烟火气的浓香扑鼻而来。
一桌人全都朝岳宁这边看来,岳宁放下炒洋芋饼饼,在爷爷身边坐下。
李巧妹为贵客盛了拆鱼羹,这让岳宝华为难了。拆鱼羹要吃刚出锅的,这个洋芋饼饼虽然不是粤菜,但孙女炒菜的手法,他知道这洋芋饼饼也要趁热吃。那到底先吃哪个呢?
第14章 有传统,无正宗
岳宝华纠结不过两秒,便拿起勺子,送了一勺拆鱼羹进嘴里。
鱼肉只有鲜香,没有丝毫腥味。鲫鱼肉比鲢鱼更加细嫩,细品之下,还有诱人的鲜甜。配菜丝切得如同头发丝一般细,他依然能尝出食材各自的脆、甜、香、滑,层次分明却又相辅相成。这俘获人心的醇香,这入口的顺滑……
拆鱼羹是宝华楼的招牌,他做了几十年,每一步都经过细细打磨,在反复实践中精益求精。丁胜强做拆鱼羹的方式,岳宝华可以肯定,短期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无疑是在砸宝华楼的招牌。
而他孙女的这碗拆鱼羹就不一样了。明明食材与他做的拆鱼羹有很大差别,他又细细品了一勺,竟分辨不出是自己遵循传统做的拆鱼羹好,还是宁宁这道材料几乎全变的拆鱼羹好。
他旁边的乔君贤勺子不停地往嘴里送。岳宝华记得,有一次自己刚好出去一会儿,这位少爷带着几位朋友来,是三徒弟楼家富给他做的拆鱼羹,楼家富的手艺和丁胜强不相上下。这位少爷当场没说什么,回去后却打了个电话给他,问他今天是不是不在宝华楼。他当时还觉得奇怪,这位少爷说,拆鱼羹味道不对,香气不正。
为此,他还特地和楼家富各做了一碗拆鱼羹,仔细对比后,发现楼家富在火候上还是差了一点。如此挑剔的一张嘴,现在却吃得正欢。
乔君贤吃了一口又一口,一碗拆鱼羹很快见底。
他也觉得奇怪,留学的时候,他自己找食材做拆鱼羹,做出来的又腥又难吃。在唐人街的粤菜馆,他也吃过拆鱼羹,明明那些菜馆用的食材跟宝华楼几乎一样,可味道就是不对,不是汤的鲜味来自味精,就是鱼肉有股土腥味,配菜也毫无层次感。
他每次回港都会去宝华楼吃这碗拆鱼羹,即便宝华楼的厨子做出来的也有差异,唯有华叔做的那碗拆鱼羹才是他记忆中的味道。但这位岳小姐做的拆鱼羹,食材都不一样了,要不是亲眼看见岳宁亲手做了这碗汤,他会以为这是岳宝华做的。
“华叔,岳小姐的这碗拆鱼羹有宝华楼的味道。”乔君贤说。
“乔先生,等有机会一定要去粤城的福运楼,福运楼的拆鱼羹用料特别考究,遵循古法,做得最是地道,我们国强做的拆鱼羹深受顾客欢迎。”张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