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能对谁说?她内心的情愫,有谁能理解呢?
每每读到这里,李岩的心柔成一片软软的沙土。她以为她的心思无人能解,其实有一个人默默地关注了她多年。李岩在这句诗旁批注了“在下”二字。想让她知道他的倾慕,唯恐唐突;于是他将他的情义藏起来,而她在诗中提自己的弦音无处回响。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人又说,打陶潜写了咏菊起,秋菊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称道。
李岩想着,潇湘子的品格,又何尝没有知音?
大将军提着一叉烤肉,来寻李岩。“好小子,一个人坐在这里做什么?”
大将军也借着篝火,看到了这首诗。大将军也是文韬武略,赞道:“这个潇湘子不错,哪里人?”
李岩笑着道:“心上人。”
大将军大笑,问:“定亲没?”
李岩道:“边塞未定,何以家为?”
大将军爽朗地大笑:“快了快了。回去咱就替他提亲。你说是不是啊,小梨花?”
第42章 东宫
宝钗办完生日后,湘云就被史家的人接回去了。
贾家接到林家的来信,信中说想接黛玉回去。
黛玉虽不舍贾母,李莞等人,收到家书后,心境又变了。宝姐姐已经及笄,跟宝玉的事一直没有落定,主要原因其实出在外祖母跟舅舅身上,他们不松口,宝玉就没法娶宝姐姐。黛玉认为,这跟她没有关系,况她心中之人也不是宝玉。但是,在薛家人无比尴尬的环境中,外祖母、凤姐儿等人撮合她跟宝玉,黛玉其实自己也产生过返家之意的。
薛姨妈听到黛玉要家去,高兴得摩挲着黛玉,说相比于宝姐姐,她竟是更疼黛玉的。
然而,好多人都不想林妹妹回扬州,包括贾母、宝玉、迎春、探春、惜春,还有李莞、贾兰等人。
当下,最不想黛玉走的,要数贾兰最甚了。
贾兰道:“母亲,兰儿不要小姑姑回去。”
李莞虽不舍黛玉,但家书以至,黛玉总是要回去看看的,便对贾兰道:“小姑姑也有她自己的父母和弟弟,他们也想你小姑姑。”
贾兰道:“母亲,可是只有兰儿马上要参加童试啊。小姑姑这个时候回去,兰儿学不明白的怎么办?”
贾兰被贾珠报了今年的童试,在四月。童试过了,才能去考乡试、会试、殿试。
眼下童试在即,顶有学问的小姑姑又说要返家,贾兰急得直晃李莞的袖子。
李莞问:“家里不是请了先生吗?再则还有你父亲,还有你外祖父呢。”
贾兰低着头嘀咕着:“父亲每天回得好晚。每次去江南,少说也要数个月。而外祖父跟先生都说,书读千遍,其意自现。可是还不等书里的意思自己出来的时候,兰儿就要上考场了……舅舅也不在家,只有小姑姑会解释到兰儿明白为止。”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