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娘只能等着王婆婆的气消。
而比起元娘与王婆婆之间的不寻常,家里的气氛却是因别的而开始凝重。
毫无疑问,是省试。
离省试的日子越近,就越叫人紧张,家里人都小心不已,全副心神都在陈括苍和孙令耀身上。
就连元娘也顾不得想魏观了,她帮着家里人一块做两人的护膝,还有背囊。听闻要考几日,寻常的吃食就怕会坏了,普通的胡饼又过于干巴,所以吃食就打算家里准备,不去外头买。而且,依照考场的规矩,兴许吃食还会被掰开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松散的糕点也不行。
最后是王婆婆自己动手做,和外头卖的胡饼大差不差,只是掺了些榛子、山核桃等等,吃着要更香。
那山核桃还是隔壁徐家医铺的惠娘子送来的,是她娘家那边送的。
徐承儿与文修早些日子就已经成婚了,按理不该那么赶,但是徐家阿翁说,两人的婚事要尽早办,拖久了他可撑不到。
当时徐家阿翁一说,徐承儿面上不敢说什么,私下里找元娘哭了好久。
她说她是想成婚,但若是同阿翁比起来,她更愿意一辈子小姑独处,也不要阿翁走。
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的寿命自己是做不得主的。
不过,还在时至今日,徐家阿翁还是好好地活着,虽然他日渐消瘦,已经是个干巴的老翁了,但是能说能笑,能走能跳,牙口也还成,仍旧能吃吃喝喝的。
徐家人才渐渐放下心,觉得徐家阿翁氏为了徐承儿的婚事,之前才那么说的。
但老人家嘛,想要看喜事,也能理解。
只要人活着就好。
不过,因为徐承儿和文修已经成婚,文修又双亲亡故,两人一块寄居在魏府也不像话,正好徐家空出许多屋子,多个人住才热闹,所以他们便一块住在了徐家。
陈括苍和孙令耀要省试,文修自然也要,文修又是徐家的女婿,徐承儿的舅家近来没少送东西,都是上好的山货。
而惠娘子是个爽利大方的人,两家交好,她也送了不少过来。
而王婆婆做吃食的时候,也一块做了文修的份,徐承儿也常常过来和元娘一块做护膝。
眼下诸般事情都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等着省试的那一日到来。
*
天还未亮,王婆婆就起来,摆了供桌,上了香。
等她进灶房的时候,却发现元娘和岑娘子、廖娘子都在,万贯已经在烧火了。王婆婆没说什么,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利索了一些。
整个早上,众人都没怎么说话,静静的。
因着大家都怕说错话,越是大日子,就越是少言。
陈括苍和孙令耀温习完书,入座用朝食的时候,迎来的就是众人关切的目光。孙令耀不自在地扭了扭屁股,陈括苍倒是泰然自若。
别说是家中的几人围着他看,便是上千人围着他看,他也是这副模样。
但这么一衬,就显得孙令耀有些不稳重。
而临行前,出门在外多日的孙大官人也赶了回来,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让他们好好考。
两人是即将要科举的贵重身体,自然不可能走路前去,但也不能坐轿子。
北宋不成文的规矩,妇孺可以坐人抬的小轿,但是成年男子就有许多顾忌了。庶民中,男子不可乘,官吏上朝也多是骑马,只有年老体弱的官吏才会被官家御赐乘轿的殊荣。
但现下骑马也不大适宜,孙令耀不知,但陈括苍真是生于乡野,长于市井,他要是贸然骑马,只会被摔下来。
所以陈家和徐家一块雇了马车,让三人坐着马车前去。
元娘和王婆婆几个女眷就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