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到塔身操作平台画了一条线:“主起重机先吊装一个轻便的工作平台,工人携带滑轮、钢丝绳等设备,随平台上升,安装固定滑轮组,我和陆工商量过了,设计为4:1的比例,可以降低绞车负载……”
不止技术人员,领导们也都直接明白了,两步走:
第一步吊个平台上去,装设备。
第二步用起重机把火炬头吊到平台高度,在80-100米的高度基础上,再用滑轮组挂好,最后一截,用地面绞车绞上去。
“主起重机高度够吗?”参会的贺红星还是很敏锐的,他也参与过之前的龙门架方案和直升机方案,很清楚,目前国内的起重机,好像还到不了80-100米这个高度。
林巧枝点头,也明白他的困惑,解释:“之前是不行的。”她从陆八一那边也知道,履带式起重机在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大型油田项目,“按照油田项目的经验,极限高度还是差一截,不过重机厂那边最近研究咱们进口的那台超大型塔机,有很大的收获,刚好可以应用在这方面。”
众人顺着她的说法去想,进口的那台超大型塔机,悚然一惊。
那不就是林巧枝做过的项目吗?燎原行动第一把火。 w?a?n?g?阯?F?a?布?页?í????ù???ē?n??????②?⑤????????
有人惊出声问:“接风宴吃成庆功宴的那个?”
“恩,就是刚巧赶上了。”林巧枝应了一下,放下手里的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看向大家,自顾自把话题拉回来,“针对这个方案,还是要等陆八一同志到了,让他参与规划,尤其是优化站位和吊装路径,以确保精准度。除了操作细节这方面外,还有什么其他想要讨论的点吗?”
“总体上看,有安全风险吗?”林山雁作为主管厂内事务的副厂长,再次确认道。
“咱们分步吊装,全程由地面控制,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风险还是比较低的,除了高空作业的工人需要一定的灵活度,其实6吨重的火炬头,全程都是在控制范围内的。”林巧枝没说得太满。
实际上,就像是陆八一说的,即使出了意想不到的风险,不论是起重机,还是绞车,都有足够的定稳时间可以控制住6吨火炬头。
说大白话,哪怕就把它卡在那里不动。
总归是有时间思考和处理的,不像是直升机一旦出风险,不可控性太大了。
“那就好。”林山雁等领导都松了口气,黑眼圈都显得平易近人了些。
***
海军驻京办公室。
窗外,一缕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寂静的办公室内。
烟头的火光时明时暗,一缕缕白色烟气徐徐向上缭绕飘动,最后泯于无形。
刘志远坐在红色座机前,有种难言的心悸。
以至于处理工作的速度,都慢了不少。
而在他惦记的另一头。
一架超黄蜂直升机在停机坪上,八名地勤人员挂载完模拟悬吊的重物,检查完紧急断绳装置,同时举起右手,向超黄蜂直升机敬礼。
驾驶舱的飞行员,也利落抬手,向地勤人员敬礼。
他操作直升机,机翼开始缓慢旋转,越转越快,旋起一大股向下的气流,同时打开无线电通信设备:“呼叫塔台,飞鹰请求起飞!”
机场塔台管制员的声音,从无线电加密频道传来:“塔台收到,地面正东风,风速每秒2.9米,阵风4级,天气晴,允许起飞。”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