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带东西多也不方便。
所以很多东西就都留在家里没有带走,这还方便了张青山,只需要简单收拾收拾,直接就能开门营业。
他想的很正确,没多久,就有年轻人来李家庄,几乎不用打听,跟着路边就能到李稻花家。
看着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的李稻花家,他们也感慨,稻花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难道,是苦难造就的她?
李家庄比较偏僻,很多人来这里之后,不能当天返回,就要借宿,也要吃饭,这些都要花钱。
来都来了,很多人多停留的这一天选择在李家庄转悠。
张青山在李稻花家里留了人,防止有人偷拿这里的东西。
这个李三柱特地叮嘱了,他们在北平的家就丢东西了,丢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
他种的菜啦,家里的针头线脑啦,家里的树都要被薅秃了,都是打着沾沾灵气的旗号。
这些东西不值钱,也没必要去找是谁拿走的,再说,沾沾灵气这事,李三柱也能理解。
推己及人,如果他家附近有这么个大作家,他指定也要带着李稻花去沾沾灵气,不止是李稻花,以后要是有孙子孙女,也要带去。
这样的情况下,他老家肯定也要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们在北平的地方大,而且一天之后,就把家门锁上,别人进不去。
老家如果放开让人参观,沾灵气,恐怕能把他家沾光。
可是张青山留的人是留在房子里,不仅负责看守,同时也负责简单的答疑解惑。
这些人在转悠的时候,就发现,李稻花家后面没人管,也没人能看到。
房屋上面的麦秆在风中微微抖动,揪一根,拿回去当做自己的书签,也很有意义。
第一个人揪,当做自己的书签,就会有第二个,等到张青山他们发现的时候,那块都已经缺了个大口子。
他们只能找人重新用麦秆和黄泥糊上,可不能让他们这么开放着开放着,把人家给开放没了。
糊好,他们还特地在房子后面扎个牌子,上面写着,房顶是后来重新修补的,修补的时候李稻花已经搬家到北平,所以这上面的麦秆没有灵气,拿走也没有意义。
可是不管用,不管他们修补多少次,总是有人要过来用麦秆做书签,甚至很多人都以自己有一根李稻花故居的麦秆书签为荣。
张青山他们干脆就直接用黄泥和很多的麦秆,既然大家喜欢用麦秆做书签,阻止也阻止不了,干脆多弄点,省得三番五次的来补。
别说,这次有点用了,麦秆多了,大家薅起来没这么快。
第95章 背叛者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
用麦秆做书签的文化,很快从豫省传了出来。
豫省文青用李稻花家的麦秆做书签,别的地方不方便去怎么办呢,没关系,同款麦秆,你值得拥有。
麦秆用的是黄色麦秆,是麦子成熟之后才能有的。
现在是十月份,早就过了麦秆大量出现的时间,没关系,老乡们家里有的是。
“咱们也做,咱们还能编的好看点。”
秦省和豫省的几个小山村,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异常。
他们村子里一直都有麦秆画的传承,只是这麦秆画很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