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角度也十分清奇,比如说有人认为,校长劳苦功高,辛辛苦苦教学生,学生没有别的可以回报校长的,给校长做小,也应该。
也有人认为,女娃被侵犯了还说出来,不要脸,祖宗的人都被丢光了,男娃更是丢人,丢的祖宗十八辈的人,传宗接代祖宗都要蒙羞的。
有人不赞同电影,自然就有人赞同电影,尤其是上过学,接受过教育的孩子们,有了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
可惜他们人微言轻,说的话家长们不会放在心上,说多了,还会恼羞成怒打他们。
李稻花也知道,这些人的观念不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就立马转变过来,她要做的就是先争取一部分人,然后潜移默化转化另一部分人。
只要有一部分人知道这是错的,对于受害者来说,就不全是绝望。
一些学校也会组织观看,尤其是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学校如果不组织观看的话,好像自己学校心虚一样。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ì???ū?ω???n????????????????ō???则?为?屾?寨?站?点
组织观看之后,还要让大家写读后感,看完电影有什么感想,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事情。
当然,太小的孩子是没有写读后感这一步的,因为有瞎话他们是真敢编啊。
老师们还是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真要让这群分不清梦境现实,分不清电影真假的小孩来写,第二天全校都要身败名裂,说不定还得带上学生家长。
“我的梦想是,要考上北平的大学,要去北平看稻花老师。”一个马上就要中考的初中女孩这么说。
“我也想!我听说,稻花老师人美心善。”
“你听谁说的?你听错了吧?稻花老师可喜欢打人骂人了。”一个男孩纠正。
“稻花老师才不是呢,稻花老师只打坏人,还是善。”
关于李稻花是否人美心善这个问题,李稻花的读者们已经进行过不下一百次的讨论。
年轻一代对于李稻花还是充满向往的,主要是李稻花的履历实在太优秀了。
优秀到什么程度呢?进入九十年代后,新一代的读书无用论举例子就用李稻花来举例。
就说李稻花文化水平不高,照样靠自己成为著名作家,多少大学毕业的作家也不如李稻花有名。
害得李稻花紧急辟谣,说读书还是有用的,她文化水平不高没错,但是她后来一直在自学啊,她自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她第一次发表的《一个农村妇女的自白书》里。
在那里面就已经提到她在自学,她只是没考上大学,不是纯文盲,也不是不学无术,更不是不读书。
她不读书,怎么写小说,难不成她写完也不看自己写的,想什么呢。
甚至有地方的教育部门,为了配合这次的教育检查,还进行了读后感征文活动。
在学生中进行征文,分成初中部,高中部,大学和专科部。
每个年龄段选出三篇优秀读后感刊登到报刊上,还有相对应的奖状和奖励。
这下学校就更卖力了,老师们也帮自己的优秀学生改读后感。
“这里不对,稻花老师今年二十五,对你们来说应该是姐姐,不是稻花奶奶……”
老师看到这里也是满头大汗,这时候就稻花奶奶了,再过几年,在他们嘴里,稻花老师说不定已经走了有一阵了。
“二十五?我今年是十五,稻花姐姐比我大姐还小一岁呢。
等到十年后,我二十五的时候,也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