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本十万字的小说,仅仅是出版版权,就有二十万美元。

如果之后改编成电影,有了前一本作为基础,这一本的价格绝对要上涨。

这次他们是绕过国内的期刊,直接在海外发表的,李稻花也没想过在国内发表美版的《重回十八岁》。

有上一本奇遇记,她再在国内发表这样的小说,很容易让人对她产生无端联想,觉得她属于享乐主义,向往资本主义。

天地良心,她比所有人都要讨厌资本主义,天杀的老板,上辈子她就是被压榨的对象,福报996,弹性工作时长……

新房装修的这段时间,李稻花准备根据自己装修房子的感悟,写一本小说,就叫《一方屋檐》。

是两个家庭,关于房子的故事。

1980年,房改首次提出,从此,拉开房改的帷幕,房子,逐渐从单位分配,改革为自己出资购买。

《一方屋檐》中主角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

第33章 买房的好时代时代的浪潮,个人无……

时代的浪潮,个人无法逆转,李稻花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很多的人,有更少的遗憾。

《一方屋檐》,两个家庭,一个自知分房无望,家中人员众多,不得已买下一套房子。

另一家到处跑关系,送礼,请人吃饭,每次分房子,总是差一点,差一点……仿佛稍微努力,就能够到这一点儿。

靠着贷款买完房子的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还房贷,每天都要精打细算,不敢多花一点钱,生怕还不上贷款,房财两空。

因为这套房子,全家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都是埋怨不应该买房子的,买了房子,单位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分房子的。

他们平白少了单位分的房子和买房子的钱,就连原本决定买房子的曾方,都有几次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没买房子的孟家也不好过,挣的钱很多都被拿来走关系,有次,买的罐头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去送,就被家里的孩子偷吃的时候不小心打破。

家里又是大吵一架,孩子们也是又怕又伤心,又碰上房东涨房租,全家只能搬到更破更小更远的地方去,这也使得两家意外成了邻居。

孟家住的房子,合租户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孟家坚定不移的住着。

从单位蒸蒸日上,到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最终无奈倒闭,两家人的工作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同样的没有工作,一个要挣钱还房贷,一个要挣钱交房租。

孟家租的房子,已经是城里最便宜的房子,再想便宜,那就要到农村去,更找不到工作,再加上他们户口也不在农村。

“以后真的都要自己买房了

吗?”他们家,是李稻花挣钱,她不想住在狭小的单位楼里,才买的房子。

至少,欧阳远认为李稻花买房子,就是为了住的舒服,包括后来买的那套四合院。

被迫买房,背上房贷,一辈子为了房子挣钱,这是他没想过的事情,毕竟,他家分有房子,代代相传。

“房改已经开始了,房屋商品化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单位都不分房子。”她可是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

21世纪之后出生的人,对他们来说,单位分房子,才是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