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方夜谭,这么好的单位,那不得磕一个。

“这篇小说,我准备投到人民文学去。”

“啊?这么突然?”

人民文学属于独一档的刊物,真正的全国性主流刊物。

“这篇小说,只有人民文学能压住,而且,这小说跟人民文学也很契合。”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的,那么房改,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碰的,尤其是普通工人。

虽然知道总有分手的一天,但是当李稻花告诉梁宁,新小说要发布在人民文学的时候,梁宁还是一阵失落。

“理解,理解,不过我们北平文学的大门也一直会为你敞开,欢迎你回来看看。”

李稻花也算是有名的作者,她的首部短篇小说,《李幺妹下岗记》也被提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当她的新小说发过来的时候,也极受重视。

“以前就知道,稻花老师是改革文学的急先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人民文学近几年一直想转变风格,人民文学复刊之后,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人民文学来说就是个试探,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涌现出不少改革文学作者。

李稻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她的稿子一直都没有往人民文学投。

这次看到李稻花的新小说,文字比之前凝练不少,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有逻辑可循,合情合理。

其中最满意的,当数提到的房改问题,上面要求宣传,让老百姓逐渐接受房改,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宣传。

作者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围绕着房改进行写作,不知道房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无法想象后续的结果,自然也就没办法写出合情合理的小说,也就不会被人民群众接受。

之前李稻花的改革文学被批判为空想文学,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她写的太过虚无缥缈,不符合实际,完全就是自己瞎想的。 w?a?n?g?阯?f?a?B?u?页?ⅰ???ǔ?ω?ě?n?Ⅱ?????5????????

直到有了真实案例,才证实李稻花的改革不是空想。

现在的《一方屋檐》也是这样,王蒙看着,总觉得不买房的孟家,他仿佛见到过无数次。

每次单位分房子前后,整个单位人心浮动,吵吵闹闹,不管是分到还是分不到,总是有话说。

可买了房子的曾家,他是一个都没见过,为什么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全家一定就开心吗?用十年的时间,供出来一套房子,真的值得吗?以后的工资真的会涨吗?

《一方屋檐》里的很多观念,都太过先进,因为是从81年写起的,李稻花在文里合理结合了改革开放。

并且大胆猜测,物价以后会上涨,工资以后也会上涨,提前购买的房子,需要还的房贷,在工资上涨,房贷不变的情况下,房子的价格其实是降低了。

所以这个时候,贷款买房,比全款买房要划算,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工作问题……

李稻花每抛出一个对未来的设定都会有相对应的解析,以证明自己言之有物。

“这个稻花老师,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啊。”

作品的水平是有的,就看他们敢不敢发表,这篇小说发表出去,被骂是绝对的,不止是李稻花,连带着发表这篇小说的刊物也会被一起批判。

会刊登这篇小说,那就代表着,刊物释放出来的信号,再怎么免责声明,也无法阻挡大家的想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