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角落处一个青衣年轻男子虽未跟着骂,但是却是目光灼灼地望向天幕。
张九龄7岁能作诗,13岁便被广州刺史赞扬前途无量,因而才名远扬。
然而到了京中后,他却也没能得到曾经以为的那般优待,依旧因为出身被世家门阀所看不起。
甚至他曾经觉得科举轻而易举,如今也开始不确定起来。
论起学识他一点不怕,可他家只是岭南地区的一个小官,论起家世来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世家大族?
唯有武皇喜欢提拔寒门子弟,最后一场殿试由武皇亲自选取的消息后才让他继续保留着信心。
不过现在听见天幕所言的未来后,张九龄心中已然激动了起来。
他相信哪怕自己没能在武皇时期高中进士,未来也一定会被安乐大帝重用。
当然依照武皇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他相信这种机会很小,很快他的时代就会到了。
寒门出身的狄仁杰、宋璟等人都是一副动容之色。
他们最终能经科举做官,付出了比朝中世家出身的臣子多得多的努力。
甚至他们还需要一些运气,不然想来也是根本走不到殿试那一步的。
也因此哪怕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朝中命官,但仍能共情天下寒门士子。
若是真能为天下士子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那可真是太好了。
而靠门荫入仕的朝臣脸色当即羞成一片,毕竟他们心中比谁都清楚他们有多少本事,又是靠什么做官。
哪怕他们祖上出过大文人,但的确一点不影响他们如今只会说几句之乎者也,肚子里根本没什么才学。
就连“二王”的王家,最后族中子弟不也多是些酒囊饭袋吗?
而且等等天幕最后一番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解释寒门与百姓不同?能学习经义的难道不都是士族吗?那些泥腿子还能识得大字?
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子弟在涉及到家族利益之时的确很是敏锐,天幕很快证实他们的猜想。
【当然最让世家炸裂的还是安乐大帝宣布科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只要是除了有罪之人的直系亲属外的华夏子民都能参加科考。】
【这也就不管族类、不分贵贱、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科考!】
【这条政令一出,顿时天下哗然。】
【那时候大唐的科举只有士、农两个阶层的男性子弟才能参加科举,商人、小手工业人的子弟除非入赘到士、农家庭中,不然是不能参加科举的,至于女子参加科举那更是闻所未闻!】
【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反对哪个,毕竟人群扩大得实在是有些太多了。】
天幕下的大部分人也是深有同感,让人咂舌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他们都不知道该惊讶哪个!
当然很快不同的人群便找到了他们各自关注的重点。
上官婉儿为首的女官们此时眼神是从未有过的明亮。
虽说武皇提拔了许多女官,让他们施展了自己政治才华,不用再囿于后院之中。
但如今他们身上却是挂着宫妃的品阶,并不能真正跟那些大臣们一般真正冠以官职名称,哪怕他们远比一些外朝臣子们出色的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