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想到该如何改革。

如今可算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至于李云乐,她自然半点都不意外。

不管何时教育和选拔制度都是重中之重,不过她也有预感,她对于科举制的改革应该会远超出武皇和其他人的想象。

而这时女声也印证了她的猜想。

【其实说成是对科举制改革有些片面了,安乐大帝可谓是逐步将整个教育制度都改了个遍。】

【当然,她一开始肯定不会直接这么猛的,一切都得慢慢来不是?】

【所以呢,在某个风和日丽早晨的早朝上,她再次提出了她关于科举制改革的提案。】

【至于早朝为什么成了早晨,嘿嘿,因为安乐大帝体量朝臣们凌晨三点就要出门所以提议将早朝时间延后了。但偷偷说,我怀疑是安乐大帝自己起不来,因为按照记载李显刚登基时,安乐大帝数次迟到,而在提议后她便是踩着点到,而哪怕她登基后成了皇帝后也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也是我和安乐大帝为数不多相同的习惯。】

天幕下的武皇不由得一笑,这丫头当了皇帝后还真改了早朝时间。

这可真是将“懒”摆在明面上啊!哪个皇帝像她这样?之后自己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教育一番她。

不过这到底是小事,随着天幕女声的继续讲解,武皇很快便将其抛之脑后。

【好吧,up主这个爱跑题的性格真是改不了。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讲安乐大帝的科举改革政策吧。首先她宣布了继续发扬武皇开创的殿试、武举,同时将武皇所创的在殿试所用的糊名制度进一步推广到所有级别的考试湳枫中,并且安排安排专门的誊抄人确保考官们不能通过笔迹认人。】

天幕下的众人:这叫做温和?

这几条改革都影响很大好吗!特别是那最后一条糊名制度,就能让科举变得翻天覆地了!

不少依附世家的读书人心中着急,如果糊了他们的名字,那他们还怎么提前与主考官通气?哪怕他们买通了考官,那考官也难认出他们啊!

等等,天幕倒是不爱说假话,这些举措若是在它的定义中是温和的话,那岂不是之后还有更猛烈的手段?

但同时各地不少清贫学子此时却是泪流满面,说来现在的科举也的确算是他们想要改变命运的最好上升通道。

哪怕科举做官,特别是明经科更是一向被朝中大臣看不起,但他们还是难以高中。

如果是学识输给别人也就罢了,而身处其间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弯弯绕绕有多少。

说是考试,但主考官们考虑的更多的是考生们的声望、家世等等学识之外的东西。

所以他们在考试之前需要将自己的诗文、文章整理成册送给那些大臣们,寄希望于从他们那得到好评,好以此扬名。

天下的确有正直的清官,但更多的则是利欲熏心,试图拉帮结派,为自己赚取好处的小人们。

他们想要从那些朝臣口中得到好评得付出些什么东西来可想而知了。

当然如果真能走上殿试的那一关,他们相信武皇定然会是公平选材。

但很可惜,他们大多数人都走不到面见武皇的那一步。

如果真能像天幕说的那般改,他们是不是就不用费尽心思去扬名,讨好达官显贵?只用埋头做文章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