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政令下达的同时,京官们也立马跟自己交好的地方官员通信。
陛下跟前面那位皇帝可不一样,齐霆当初答应要分田只是随口说说,被世家大族威胁一番后便立马改了主意。但如今朝中能威胁到陛下的世家大族都已经跑光了,他们这些剩下来的可没有当初张丞相等人的本事。且又有幽州来的那群人无脑拥护陛下,陛下自己也是铁了心要为民谋利,所以还是服软吧。
在能服软的时候赶紧服软,否则彻底激怒了陛下,陛下会不会下死手不知道,但他手下的那群疯狗肯定会不顾一切弄死任何得罪陛下的人,他们真有这样手段毒辣!
故而,打京城传向各方的信笺中大致只有一层含义,赶紧低头,如实相告,千万别再耍一点滑头。
地方官员们看到这些信也是反应不一。他们都没想到还真有人一笔一笔写清楚地方上的田产,就因为他们太过实在,反而显得自己这群人别有用心。
说实话,有时候不是他们想要隐瞒,而是地方上有些势力太过强大,连他们这些地方官员都得低头。老实一点的,收到这些信自然也就咬咬牙,低头认错了,不仅叫人连夜去核查鱼鳞图册,更赶紧给陛下呈了个陈情书“狡辩”一番。哪怕收效甚微,至少态度得给够,再将能甩的锅都甩出去。或是下属疏忽,或是大地主隐瞒,反正只要不跟自己沾上边就行了。
但其中也有死不悔改的,尤其是地方官本身便有大笔田产,这要怎么坦诚?真如实上报,头一个被问责的便是他们,这些田产毕竟经不起查证。
尤其是华亭县县令。
张家从前在地方上便是豪强,家财万贯,等张戚的祖父入朝为官后更是显赫一时。后来张戚又官至宰相,在朝中大肆揽财,又在老家置办田产,如今近乎一半儿的华亭县佃户都靠着租赁张家的田谋生。张戚逃亡蜀中后,这田又被其他地方权贵给瓜分了,华亭县县令也姓张,虽不是张戚的本家人,但靠着这个姓从前也得了不少便利。张戚的田产,有一大半都落到他的口袋里。
如今朝廷要他们弄那什么鱼鳞图册,无非还是打着重新划分田产的目的,若是将这些田写明了,只怕明年就得重新划分,到手的东西岂有奉还的道理?
不过,既然朝廷不满意他们的鱼鳞图册,那改一改再呈上去也未尝不可。他最多再吐出来三成,剩下的,他自有办法遮掩。
第162章 牵手
算算日子, 该是各地将更正好的鱼鳞图册送上来的时候了。
今年光是这件事便拖了大半年,亏得陛下不是江舟那样的急性子,否则在那些人第一次隐瞒的时候, 只怕就得带着兵直接抄家了。
如今旧事重提,众人只盼着那些地方官好好办事, 不要再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更别想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动歪脑筋。好好办差,那便是皆大欢喜。
除鱼鳞图册外, 其他各项政令也在稳步推行,齐霆没有建好的水泥厂, 如今在各地都已经建成落地。水泥厂先从富商权贵们这儿赚钱, 等赚够了才开始修路,别的不说,官道肯定是要先修的。
河北道红薯种植也走上正轨,如今连寻常百姓都得拿到红薯种子, 其余各地官田也都陆续种上。
此外,棉花种植也在推进中, 不过陛下似乎也没有太着急推向民间,而是选了西北、黄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集中种植。工部侍郎杨怀安先前带着人梳理了棉纺织技术, 如今已经能织出棉布了。改良后的织机效率极高,只是因为棉花种植不够多所以产量跟不上来, 等到来日各地都能种上棉花,这布料的价格自然也会被打下去。也幸好这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否则布商们怕是要吃苦头, 如今还有几年,足够他们应对来日的变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