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久了,众人也都知道画上的主角,便是姜家小糯宝。
小糯宝为了大力支持四哥,偶尔还会穿得崭新,跑到书局打个招呼亮亮相,惹得人们一通欢呼。
这天晌午,小糯宝正在和丰苗翻花绳,就听外面响起一阵吵闹。
跑出去一看,原是丰景回来了。
“娘,糯宝,我回来了。”
过了三九天,书院也要冬沐,这孩子可算能回家待一待。
冯氏撇下手头上的活儿,忙推门嘱咐,“院里洼的那块地上有冰,慢点走,小心打滑摔了。”
丰景笑吟吟的,刚绕开结冰处,怀里就闯进一个裹得只剩俩眼睛的“小粽子”。
“四锅锅,好想你呀,对啦,给没给糯宝买橘子糖葫芦啊~”小糯宝戴着小风帽,一张嘴,就冒出白色哈气。
丰景立马弯眼,屁股一撅,先拱开了跟过来的丰苗。
“买了,有好几个口味的,你挑几个自己喜欢吃的,剩下的再给老五和春哥儿。”
牵着妹妹进屋后,把书袋子一倒,里面就聚宝盆似的,哗啦啦出了一堆。
有裹着糯米纸的糖葫芦,山楂的、橘瓣的、大红枣的、山楂的、山药豆的各三串。
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五、六个绸布做的头花,鹅黄色、水青色和灰紫色的都有。
上面带着缠枝莲的暗纹,又各缀了颗仿珍珠,美得小糯宝一手抓一个,直往头上比划。
冯氏洗了把手进来,“怎么样老四,这些日子累不累,作画没耽搁你读书吧。”
丰景挽住冯氏胳膊,挑了她喜欢的红枣糖葫芦,递到嘴边。
“放心吧娘,我都是拿课后的工夫来画,耽搁不了用功。”
说罢,他又掏出两个小荷包,一个给了冯氏,一个给了小糯宝。
这都是这些日子,丰景被人家请去作画,赚来的报酬。
冯氏见里面有五十两银子,又喜又心疼,“给娘干吗,好不容易赚的,留着你自己当零花啊。”
她这边话音一落,炕梢那块,就见某个小胖丫,已经兴奋得嘎了一声,跟个球似的满炕滚动了。
冯氏忙过去一瞅。
原来小糯宝的荷包里,装的也是五十两,不过是五十两的金子!
“难怪这小金迷高兴啊,你们一个两个的就惯着她吧,娘就等着哪天,你们给她盖个小金屋,让她躺进去打滚。”
冯氏笑完,这又才想起来,自己竟被儿子“厚此薄彼”了。
“好你个臭小子,真是有了妹妹忘了娘啊!”冯氏佯装嗔道,但心里却是高兴。
全家得了好东西,都头一个想着她闺女,这才是姜家该有的家风!
丰景摸头笑了,这就跳下地,拉着娘的胳膊哄她,还讲了好些书院里的趣事儿。
比如同窗们都缠着他。
帮亲朋好友要他的“花押”,也就是草书签名。
还有韦院长让韦庭来送点心,贿赂他快些更新,听得冯氏满眼都是笑,只感慨日子真是越过越有了。
唠到口干舌燥,丰景去泡茶时也没忘了丰苗,从书袋里掏出五两银子,偷偷塞到弟弟手里。
丰苗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又怕被娘发现“充公”,忙拿上俩糖葫芦,就跑去找旺福,商量着明日去城里买小炮仗玩。
眼看快到年根,冯氏算完了一年的账,心里也有了个想法。
她想给乡亲们拿些分红,好让大伙过个好年。
当然,这个算分红也不是突发奇想,一来当初建仙泉居时,姜家就有过这打算。
二来,汤泉虽是姜家的,可客人们进进出出,难免碍着村里,乡亲们从未有过抱怨,姜家也该表一表谢意。
冯氏让丰苗清算过,这一年下来,仙泉居里里外外净剩的银子,已经有一万二千多两。
“咱家也不多给,就给个半成做分红,拿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