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院的人还未有入朝为官的,难以辩驳嘛!

三皇子本想仗义执言两句,却被旁边的许翰林悄然拉住了衣角。

他摇摇脑袋,不让三皇子出列发声。

毕竟掀起此战的乃是胡丞相与大皇子一党,若说是冲着他们的报纸而来,那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有力争到底的必要,可若是为了童启……

那便有些不值当了。

不过是个小小书院的山长罢了,换个人当也一样。

与其握在童启手里,还不如分享出来,让他们另派个自己人过去,还更方便控制一些。

他们想要的是童启文人阶层的影响力,又不是童启一个人的功成名就,若能借大皇子之手,砍掉童山长身上一些多余的支撑,让其彻底归于三皇子一党,入朝为官,“进入正途”,那也并非一件坏事嘛。

三皇子因此犹豫了一下。

而其身后的官员们一见到“主子”都没说话,也乐得闭紧了嘴巴,不去掺和这件事。

从龙之功也分大小亲疏,又不是每个三皇子一党的人都喜欢童启的。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毛头小子强夺了大部分的视线,那被遮挡的人自然就会不满,期待着其坠落下去的一天。

而现在,便是那一天。

一边倒的话语,再加上世家们的煽风点火,朝堂上文臣一派个个义愤填膺,仿佛童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般。

搞得皇帝本人都有些不确定起来。

拼音,句读。

这事儿……竟这么严重的吗?

实际上,这篇文章他自己也曾看到过。当时童启出使西夏,潘阆代替其作为校刊的编纂总校订人,将童启的这个方法发布到了校刊上,意图惠及天下学子。他看到后还感叹,说是若自己学字时,也有此便利的方法就

好了,没想到,竟然会引起这么多文臣的反对,还上升到了伦理纲常的层面!

他有心缓解一二,试探着说道。

“这文章,也未见得就是童启的意思吧?不过是他们书院里自己的研究,即便班门弄斧,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危害?”

“陛下此言差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舆论的难以控制,只看三皇子手下的大奉朝报便能够窥得一二!怎么能说危害性不大呢?况且那童启听闻乃是道家出身,谁晓得他暗地里在教导着学生们什么?若是神神鬼鬼之事,颠倒朝政之语,那可怎么办啊?”

“就是啊,就是啊!”

……

嘶,这说的,让皇帝本人都不由毛骨悚然起来。

其实,华夏书院所展示出的特殊性,一直隐隐为不少人所在意。

若它始终藏在那个小小的伊川县,不显山露水,那么其他人也依旧可以装作视而不见。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没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专门去对付别人。可当童启从西夏归来,名声大噪,不仅展现了自己在皇上心里独特的位置,还轻而易举得到了龙图阁直学士的受封,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尤其对于以胡丞相为首的文臣一派,这更无异于是一种挑衅。

因此,有着世家推波助澜,大皇子带头攻坚,一场关于童启是否配得上华夏书院山长一职的讨论,悄然在大奉朝上演起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