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姓们别无所有,想报答几分,便拿着自家少有的瓜果往几个孩子们怀里塞。

几乎不用买菜,每日只出去走一圈,四个人便能够收获一大堆。

拒也拒不了。

高温日晒,天天奔波着,没几日,几个孩子们便晒黑了好几个度,与原本的模样大相径庭。

搞得继本叔匆忙到达的时候,都险些没有认出人来。

那将长衫下摆笼统着塞进裤腰带里,蹲在田间查看灌溉的,你跟我说是谢家子?

那黑的如同黑炭般,满头大汗与工人们挤在一处查看烧陶的,竟然是小侯爷沈亦?

那风风火火,一嗓子能够喊得人吓两跳的居然是王小花王姑娘?

那活像是半个月没洗澡,蹲在一旁咂摸着诗词文章,哀叹民生多艰的,合着竟是学前班的柳三变?

有没有搞错,这是经历了什么?

难不成是遇到什么抢劫刁难了吗?怎么个个沦落到如此一副模样,名家风度呢?文人士气呢?你们让我回头怎么跟侯爷等人交代啊!

因着年纪最小,连腿都倒腾不过来,所以柳三变被赶去做了最简单的登记工作,可是他却不满足只是做这些。他想清楚了,当日山长一首词震惊天下,他怎么着也得为了这环县的艰难赋诗一首,来缅怀百姓的苦痛才行,这样才能够引得人感叹,记录下他们此行的所作所为,届时名声有了,也顺便宣传了一下环县的风貌。

双赢啊!

他咬着牙绞尽脑汁了几日,总算憋出了一首,自认还不错,直接发往京都投送到报纸上,果然得到了录用。

一听写词的人才八岁,且出自于华夏书院,不少人传抄不已,皆叹服。

尤其是这词中对于环县十室九空的贫穷惨状描写,更是惊呆了不少人的眼睛。

柳三变也因此小小的出了一下名。

这里顺风顺水超高速做着基建工作,而另一边,童启的两封信也终于顺利到达了柏盛青与三皇子的手中。

柏老长松一口气,见那信上逻辑言语清晰,丝毫没有慌乱之意,且交代的事务更是井井有条,这才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因着营救曹家的事情,他欠了童启一个大大的人情。

所以见到对方要求他迅速前往书院任职,并帮助潘阆先生管理华夏书院事务,负责二年级的乡试准备一事,便即刻起身,前往了华夏书院。

且不说大家听闻柏老入职华夏有多么惊诧,只说走马上任第二天,柏盛青便毫不藏私,给几个学生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官场认知课程。

所讲的内容,更是大大震撼了每个学生的心。

“你们需知晓一件事,读书并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为了做官。科举的路只有一条,可达成做官目的的方法,却有很多。”

在秦朝时,想要做官需要用军功去换,要不就是皇帝直接征召任用;汉朝则是察举制,由当地的长官在辖区进行考核推荐,选取人才;唐朝后,虽科举产生,但依旧是门荫入仕居多,而有才华名声赫赫的人则要么向达官贵人展示自己的文采,要么隐居南山,装作神神秘秘,借名气吸引皇帝的注意。不论哪一种,大家为的都是一展抱负,得到任用罢了,而不是一味的读书,去卷所谓的四书五经。

放着明显的捷径不去使用,那是庸才。

就连现代也有好多并不是纯靠着高考进入清华北大的,

各类减分增分项目,层出不穷,可为什么知道的人少?因为他们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大部分知道的都心照不宣,选择了隐瞒。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