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听到是山长的任务,这才多少放下了点心,纷纷献策道。

“既然是山长的任务,那你们雇佣工匠的时候可以提前标明了,优先录取那些被西夏劫掠损失的人家,然后让他们帮忙登记和提供信息,再利用互相察举的方式,去核实真假。我特意去查看了书院里的自来水管道,铁质的你们肯定是不可能允许被制作的,但是陶制的却可以试试。听闻环县多泥沙,烧制起来,取材应该十分方便,或许还可以将此发展成当地的支柱型产业,顺便附带上一张之前山长带着我们烧制琉璃时,使用的高温炉制作样板,你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陶工艺。”——吴韧。

“龙骨水车的事我已经询问了毕昇先生,他讲述大部分的水车其实都能够起到调节水源的情况,不过如果你们想要用作灌溉,其实建议可以使用滴点灌溉的方式,之前山长提起过一嘴,后来毕昇先生研究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起到灌溉植物的作用,还大大减少了水源的浪费,十分适合缺水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地方,且减少一定的水源浪费,附带一张写满简易滴灌制作方法的工序二三条。”——汪启元。

“当地既然有泉水,那说明地下水资源一定是有的,可能是开采的人不专业,所以没有挖到,我从藏书阁二楼找到了两本写有挖井相关知识的书籍,名为《水经注》、《河渠书》,其中涉及到的部分我已经抄写了出来,发给你们以作参考。”——王世昌。

“听闻环县畜牧业十分兴盛,那想必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相关的产业,例如羊奶、牛奶之类制作方法。山长曾给我们做过奶茶用以品尝,若是你们能够想办法将其包装起来,卖出去,我觉得未尝不可作为当地的特色,大力发展。而且温差大的地方通常适合瓜果种植,我将书院里盛产的部分植物种子给你们包了一包,一同送过去,可以都试一试。若能种出,不仅能用来酿酒,还可以制作成果脯之类的,前往京都售卖。”——杨舟万。

……

花式的脑洞与回复几乎淹没了整个环县的驿站。

什么叫做背后靠着一个书院啊?

或许就是这种一封信,便能够引起整个书院所有师生上下群策群力,不遗余力的出招吧?

一个人的想法固然有限,可当一群人集结起来,那力量,便是不可估量。

在谢君仪及沈亦的推动下,小团队按照师兄们的观点一个个尝试着,高温炉顺利被盖了起来,工人们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招聘与就业。

几日下来,环县的风气便明显能够看出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人们不在麻木了,眼中闪闪发光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出水了,真的出水了!”

许明奕照着书籍上所写的内容,找到了一处适合打井的地方,挖了不足半日,没想到竟然就真的出了水!

什么叫做知识的力量?这便是了。

且那井水清甜可口,半点没有苦涩的味道,直接令整个环县的百姓们震惊不已。

对这群孩子们也更加信服起来,基本上走到哪里都有一大批人跟随着。

而他们口中总是念叨的华夏书院,也越传越狠,几乎成为了点石成金的神秘之处。

搞得好几百年之后,环县的子弟们都仍旧以能够考入华夏书院为荣。

但凡能中一个,便是全县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比北大清华还要受欢迎!学生的父母更是满大街敲锣打鼓,庆祝不已。

四个男生风风火火搞着建设,统计着伤亡人员,而王小花则继续进行着她的义诊活动。

环县内部,需要治疗的人员远比她想象的要多得多,每日天还未明,摊位前便有人排着队,等待看诊,到了日落时分,队伍仍旧看不到尽头。大部分的病症都是小毛病,或者长久拖延下来的暗疾,几服药灌下去便好了大半,若碰到棘手的疑难杂症,她也会学着谢君仪等人,写信给邢御医和张小娘子,远程摇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