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会在入冬不久就去军营里慰问,且每次都是突然出现,事前不会流出半点消息,为的就是不让下面的人提前做准备,好确定军中的真实情况。

其实户部有夏志轶把关,楚岳峙并不太担心军饷等会出现克扣的情况,且朝廷上下谁不知道他楚岳峙曾经远征多年,对于皇军极为看重,即便有那么一些不把心思放在正途上的官员喜欢干点贪污行贿仗势欺人的事,也绝不敢对军队出手。

只是如今他到底是上了年纪,军中进了不少新人,难保就不会出现纰漏,所以他始终保留着亲自到军营里慰问士兵的习惯,一来让士兵们知道皇帝有将他们放在心上,二来也让那些军中和朝廷里的新人都摆正心思。

如今的朝廷,能在重要位置上站稳的大多都是忠正之臣,而对于一些担着虚名或是虚职的官员以及宗室亲贵,楚岳峙的态度是只要不惹事,他便睁眼开只眼闭。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他推行的是仁政,此仁政不单单是对百姓,同样也是对朝臣。

仁政所求乃清明平和百姓无怨,百姓所求是安居乐业生活少忧,故而不需要用过于严苛的律例去要求、责罚百姓;而有能力有追求的朝臣所求,大多是实现理想一展宏图,只是这其中难免会有能力普通或浑水摸鱼之辈,这些人的存在同样也是必要的,因为朝廷所讲求的始终都是势力平衡。

帝王在上,臣民在下,千百年来有许多君王都认为自己掌握极权天下便是自己的,然而实际上这是错的,一个国家,是由百姓组成的,百姓愿臣服并聚在一起生活方成国;而朝廷是由臣子组成,若无群臣各司其职为帝王出谋划策,只有帝王一人又如何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过往的朝代历史上,百姓起义造反,多是为何?因想要的安稳生活无法实现,莫说是丰衣足食,就连安身立命之所都被剥夺时,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百姓最终选择造反,他们要的是活下去;百姓造反多是被逼到绝路,因投告无门,因官官相护腐败至极。

身为帝王,要能容人,对百姓宽厚愿听民声,对朝臣也要恩威并施,既要严惩大奸大恶之党,也要允许一定程度的平庸存在,如此才能让百姓与朝臣都服他,愿意支持他这个皇帝。

大蘅国的律例,这些年来也一直都有缓慢的修正,例如废除烹煮、棍刑、剥皮、灌铅、抽肠等残酷重刑,并且针对族诛也做出了降等,废除了诛十族这样会造成百姓恐慌的惨烈杀伐。

过去大蘅国的律例一直都极为严苛,但这些年来楚岳峙选择对百姓启用宽大怀柔之策,于一些小罪不再处以过重的刑罚,甚至会因犯错者过往曾有过的善举而赦免其罪。这样的律例修改,在最初是遭到刑部和大理寺反对的,但楚岳峙坚持,朝臣也都分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在经过长达月余的庭辩后,才最终得以开始对律例的修正,并在次年开始启用部分新的律例以看效果。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