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师,把这些人送给原朴,就相当于送给了绍治帝。

看到他的表现后,绍治帝可能会给李家留下一条退路。

还有杨宗祯那里,李汲也打算喂点好处过去。

他的这位同僚最是老谋深算,若是忽略了他,只怕他会在背后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撺掇着张泰维上前与他争斗。

驱狼吞虎,这是杨宗祯最擅长使用的招数。

李汲虽然不擅纵横术,但是这么多年的内阁经历,也让他的心机深了许多。

内阁这几位老熟人爱用什么招数,他心里也是有些计较的。

至于他本人的体面,他已经不在乎了。只要不把他本人定罪,哪怕让他顶着阴险小人的名号下台,他也认了。

他被张泰维背叛,被张泰维大肆挖墙脚,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因为他既做不到两袖清风,又没有胜天半子的心机。如今在内阁里落入两难之境,也是应有之理。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他就不该上这最顶级的牌桌。

在他拿走太上皇甜美礼物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在未来可能会付出某种他本人承受不起的代价。

但权势迷人眼,这又哪里是他一介俗人能够抵抗得了的诱惑呢?

在李汲苦苦思索自己的前路时,贾璋被师祖叫去了小松径街的杨府。

杨宗祯在非杨门聚会的时候单独找贾璋过府说话,自然是有要事要嘱咐他。

因此贾璋来得很急,连大衣裳都没换,就直接快马来小松径街这边了。

来到杨府后,杨宗祯见他额上沁满了汗水,便吩咐下人打水来伺候贾璋洗脸。

待到贾璋洗完脸,坐到他下首后,杨宗祯才递了一盏茶给他,在贾璋接了茶后问他道:“你师父给你留的作业做完了吗?”

杨宗祯给贾璋留的作业,就是他近期私下里编纂的《尚书通考》。

听到杨宗祯的话后,贾璋如实回答道:“文稿已经写完了,现在正在增删补益。”

杨宗祯听到贾璋的话后,神色温和了许多,他语气愉悦地道:“既如此,你得加快速度定稿了。”

贾璋笑问道:“是理学各派要举办清谈会了吗?若是如此,徒孙确实得加快速度定稿了,还要练习一下雄辩的本领。”

只有这样,才能一展实学年轻一代的风采,争夺儒家经典的释经权。

杨宗祯却摇了摇头。

“并非如此,比起这件事,区区清谈会又何足挂齿?”

“茂行,你听着,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太上皇想修葺一部独属于我盛朝的会典。你若能参与其中,不但清名更盛,还能积攒事功资历,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经过两年多的编纂,太上皇一朝的实录在前些日子修成了。

从翰林院掌院学士宋榆到贾璋这样的基层修史小组的首领修撰,所有参与到编纂实录的翰林官都积攒了一份功劳,还得到了乾清宫和玉熙宫的赏赐。

当然,主要的功劳还要算在宋榆这个编纂实录的总裁身上。像贾璋这样的小修撰,顶天能分到点儿微末功劳。

就这还是上官韩凭和他关系好,不克扣他的功劳的结果。

翰林院本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地方,想在修史这件事情上出头,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