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员,但这样的事情依旧屡禁不止。臣建议陛下私下里命人收集民间碎银熔铸,陛下亲自观之后厘定火耗数额。如此一来,户部的钱官必然不敢继续欺上瞒下,地方官员也会收敛许多。”

“微臣觉得陛下可以单独划拨养廉银子给地方官府,地方官员因为俸薪不敷衙门应用,已经把火耗当成了约定俗成之事。若直接蠲免火耗收入不拨养廉银子,臣怕地方官员搜刮民财霍乱百姓,因此损伤陛下的英名,辜负陛下爱护臣民的拳拳心意。若真如此,臣便是万死也难以赎罪。”

“臣相信在陛下推出养廉银制度后,那些清廉的臣子会感念陛下爱护臣子之心的。”

“而且因为养廉银的存在,即便陛下要提高对贪墨火耗者的量刑标准,那些想要贪弊的官员也无法对陛下的改革说出半句怨言……”

绍治帝听到贾璋的话后,甩了甩手上的碧玺串珠。

他心里对贾璋的建议是很满意的,贾璋话里的未尽之意他也能听出来。

太/祖高皇帝定下的俸禄不算太高,但在国朝初年时还是足够官员花用的。

再加上挂靠田地得来的收入,官员们的日子还是很过得去的。

但是如今朝廷人口繁盛,物价飞涨,一石米的价格都已经涨到国朝初年的两三倍了。

那点子俸禄已经不够大臣们的花费了。

绍治帝也不是生下来就做皇帝的,他做儿臣的时赏赐下人、探听消息、三节两礼……样样都需要大笔的银钱。

他当然知道底下的臣子光靠俸禄,是没办法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

朝中对于火耗改革的阻力也不小,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被调到地方任职去了,又怎会愿意掘了自己的后路呢?

甚至还有些人对那些因为贪墨火耗而入狱的人报以同情的态度……

其实允许地方留点火耗也无伤大雅,只要底下的臣子们都心照不宣地不踩皇帝的红线,貌似这件事情也不算什么大事。

但是绍治帝还年轻,他还没到那个想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给自己留个仁君名声的年纪。

哪个皇帝在年轻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要做汉文帝、唐太宗那样的圣君明主了?

在绍治帝的这个年纪,太上皇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

他御驾亲征征服鞑靼,清量田亩划分土地,也是做出了很多政绩的。

那个时候的太上皇是何等的乾纲独断?不论是谁挡了他改革吏治清量田亩的路,都会被他碾成历史车轮之下的一抔黄沙。

可人都是会变的,当太上皇渐渐年迈,当他失去心爱的太子,当他对皇子夺权忧心忡忡,当他因为生病而对朝政力不从心的时候,他就开始渴求一个仁君的名声,开始固步自封起来了。

但绍治帝还在最好的年纪,四十岁,这正是君王年富力强的年纪。

绍治帝不觉得长此以往都是如此的事情就是对的,他还有效法太/宗皇帝的野心,他想要证明自己,然后从太上皇手中接过更多的权力。

但他又不想在太上皇驾崩前进行过于激烈的改革。

手里没有兵权,心里就会发慌。

绍治帝不想搞得底下的官员人心惶惶,搞得皇亲勋贵、高官豪族都来反对他。在他没有掌控兵符、玉玺和京中禁卫前,任何可能颠覆他皇位的冲动之举都是做不得的。

所以贾璋的策论才会入了绍治帝的眼。

一来,减损火耗不但能让地方百姓受益,还能增加朝廷的税收,绍治帝本人就有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