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比起贾璋在翰林院一帆风顺的生活, 王良誉就惨了许多。

他那位上官面甜心苦,整日夸奖王良誉,然后天天安排他去修补残卷。

翰林院的藏书里面有不少残卷,修补这些残卷最是费心熬神,功劳还比不上修史修书来得多, 因此这样的苦差事向来都是新任翰林官的活计。

但是就算再给新任翰林官下马威,也不能让人家天天都去修补残卷。

吴庭生在修补几天残卷后就被上官拽到史馆修史去了, 而王良誉还在修复馆苦熬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这场煎熬。

贾璋和吴庭生对此爱莫难助。

王良誉不肯拜到他人门下, 一门心思要做纯臣。贾璋和吴庭生自然不能慷师门之慨,为了自己的道德感, 就恳求师门尊长给予王良誉帮助。

吴庭生也有师门,他是户部尚书赵树生第三子,秋湖散人赵景川的弟子。

有师门照应,翰林院的前辈自然不会过于为难吴庭生。

贾璋他是杨阁老的徒孙、叶士高的弟子,就算没有韩凭,翰林院里的人也不会太过为难他。

但若是没有这层身份,又没有韩凭的话,他也可能面临与王良誉一样的窘境。

在翰林院这个地界,一块砖砸下去能砸到两个榜眼、三个探花。

鼎甲每三年都会出三个,在积年的老翰林眼里,状元榜眼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人物了。

没有谁会因为你的状元身份而优待你,除非你身上有别的值得让人优待的价值。

如果上官刻薄的话,就会受到和王良誉一样的苦楚,而且还有苦难言。

因为王良誉的上官也有话说:“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做这些琐碎的差事的话,那么翰林院还建这修复馆做什么?”

“良誉,你还年轻,做这些事情磨磨性子总是好的。我这也是为了你好,省得你日后升任修撰入大内轮值时做事不细心,触怒陛下圣威,到时候可就不好看了。”

贾璋和吴庭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安慰王良誉,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家里的厨子做些陕西的家常菜送到翰林院来分给王良誉一起吃,也好让他心情变好一点。

叶荆和郭子守也会跟着贾璋他们一起吃饭,这两人都考进了庶常馆,如今正在庶常馆上课。而赵家萍和范孟起两个人直接选官了。

赵家萍本人没有什么入主中枢的心愿,父亲也是科道言官,因此他也没参加馆选,直接选了刑科给事中,去做风宪官了。

而范孟起选择去地方做知县。

京城居大不易,他殿试的排名也只是二甲吊车尾。比起在京中苦熬,还是去地方更得他心意。

他也不怕自己熬不出头,殿试结束后他就去叶家拜了码头,不怕没有靠山,更不怕别人会吞了他的政绩。

贾璋在翰林院里除了修史外,还操心着迎春的婚事。

京中女子大多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出嫁,二妹妹迎春今年也十六岁了,此时给迎春定亲正是合宜的时候。

其实在迎春及笄后,贾母就经常带着迎春参加外面的宴会。

一来二去之下,也有不少夫人在宴会上看上了迎春。

毕竟迎春本人温婉安静,又是贾璋的妹妹,把她娶回家做儿媳妇还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贾璋听到那些夫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