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祯和张泰维究竟哪里比他好了?
尤其是张泰维,他背叛师门、数典忘祖,简直就是天字第一号的阴险小人。这样的人,也配做朝廷大臣吗?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李汲选择摆烂。他才不要像周东野一样口口声声太上皇以至得罪新帝,遵循太上皇的心意去做这块磨刀石。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块磨刀石不是他想不做就能不做的。
如果他不做,太上皇自然会拿着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去做。
就在朝廷收完秋税后没多久,朝会上突然蹦出来好几个脸生的御史弹劾李党门人贪弊。
他们的证据确凿无比,就像是趴在贪污的李党官员床下监听过一般。虽然李汲早就知道清流和清廉是不能画等号的,他自己也是私相授受中的一员。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些事情摊开讲,还是让李汲颜面无存。
在这些小御史强有力的弹劾之下,李党内部哀鸿遍野,流放贬谪者数不胜数。
就连李汲的长子,佥都御史李辽都被新帝贬谪到了云贵那等穷山恶水之地。
李汲他终于看清了太上皇的心意,周党是帮太上皇做脏事的一把刀,李党是制衡周党浊流的一把刀,这两把刀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在新帝登基后,他们这两把刀也就没用了。如今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了。
要除掉他们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党羽众多,尾大不掉,会成为影响皇权稳定的不利因素,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太上皇的设想中,新帝的朝廷里根本就没有他和周东野的位置。
随着他和周东野的倒台,周李两党也会跟着树倒猢狲散。等到周党的蛀虫和李党的贪官都被打下云端后,新帝就会得到一个玉宇澄清的新朝廷了。
所以太上皇才会逼着他们跟新帝斗,因为这样做不但能培养新帝的能力,还能有计划地削减周李二党的势力。
太上皇也不担心会出事,因为太上皇知道他们翻不了天。三大营和绣衣使者都在太上皇手中牢牢地攥着,他们这些文弱书生哪里敌得过抄家灭族的锋锐刀戈呢?
或许他的那位首辅政敌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乖乖地登场唱太上皇规划的这场大戏吧?
周东野身上的把柄太多了,这人除了唯太上皇之命是从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李汲苦笑一声,他和周东野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甚至还比不过周东野呢!周东野和太上皇有二十余年的君臣之情,或许太上皇也会记得周东野的耿耿忠心。
而他有什么?他从来太上皇提拔起来压制周东野的一把刀!李汲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他曾为自己把着科道喉舌感到志得意满,今日才知道这些东西正是催命的毒药。
得罪了新帝,未来可能会死;得罪了太上皇,现在马上就会死。所以李汲只得饮鸩止渴,利用这份权力唱好太上皇想让他们唱的戏,同时尽可能地不把新帝得罪得太狠。
只有这样,他们李家才有可能得到全身而退的机会。
听到周东野和李汲让他去聆听太上皇的建议后,新帝也不生气。
他先是对杨宗祯道:“杨阁老好福气,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几个儿子里面有两个进士,三个嫡系徒弟也全都是进士,对吗?”
杨宗祯道:“微臣多谢陛下美誉。仰赖陛下仁德,至圣先师庇佑,家里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