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连二殿下的“二”字也没有了,似乎在这偌大皇城之中,从此只有萧绍一个殿下。
萧绍:“……你的性命当然归属与你,我这儿没有危险的事情要你做。”
他想了片刻:“不过若说差遣,确实有件事。”
他旧事重提,和前世一样,让戚晏协助调差河东府库一事。
这既是为了萧绍搬倒太子,登基为帝,也是为了光明正大的给戚家平反。
这一回,萧绍要戚晏堂堂正正的站在他身边,不必更名,不必改姓,他们合该并肩,共同将名字篆刻在青史之上。
戚晏定定的看着他,眼眶又有点红了。
萧绍被他看得发毛:“干什么?在这里待够了吗?够了我们就回去了。”
而后的日子,戚晏越发繁忙。
他像个连轴转的陀螺,一边帮萧绍处理公务,一边写策论,一边抽出时间去郊区看父母,偶尔还负责教导幼妹读书识字。
而几乎是与前世同一时刻,萧绍带着戚晏去了河东。
有了上一世的经验,萧绍轻车熟路,他顺利彻查河东府库一事,又熟练的找爹妈哭诉卖惨,最后再一次,登上了储君的位置。
再然后,先帝离世,国殇过后,萧绍登基,改年号为昭元。
他先是下令彻查河东府库,揪出前太子亲信无数,又给当时涉案的人员,包括戚琛戚晏,统统恢复了名誉。
于是这回,小探花用他自己的名字,坐上的御史的位置。
萧绍的想法是,先放在清流的位置历练两年,也不用戚晏做什么,顺水推舟的提上来,放到身边,但他发现,这一世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此时,朝堂中仍有不少前太子党羽,与世家相互勾连,贪腐之风盛行,河东府库不过是冰山一脚,而戚晏屡屡上奏,用词极其辛辣狠厉,矛头直指几大世家,明里暗里用了不少手段,行事作风,比其第二世的小探花,倒更像第一世的戚督主。
他代替萧绍监察百官,专门和豪强做对,偶尔也不吝啬于使用严刑峻法,一时间,朝堂风声鹤唳,不少人甚至将“酷吏”的名头安到了他的身上。
面对世家,戚晏几乎不笑,那张在萧绍面前柔软无比的面容崩的极紧,气质冷冽如刀,冰寒的厉害。
一来二去,就连远在山中的戚琛也有所耳闻。
某日他与戚晏下棋,旁敲侧击的提点道:“阿晏,你这样做,是陛下授意的吗?”
戚晏摇头:“不是,是我自愿的。”
他看清了萧绍想要铲除世家,只是迟疑着如何下手,于是,戚晏帮他下手。
戚晏说:“我愿意做陛下的刀。”
戚琛停顿片刻,深深道:“阿晏,你要清楚,刀,一般没有好下场。”
等一切结束,为了安抚人心平息众怒,总是要将刀折断的,折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譬如张汤,譬如来俊臣,而他们的下场,也早写的清楚明白。
罢官驱逐是最好的结局,流放砍头,乃至于凌迟车裂的,也不是没有。
戚晏便说:“我自愿的,我不在乎。”
他愿意供萧绍驱使,替萧绍背下骂名,如果一切完成后萧绍要将他折断,也没什么关系。
这条命,这个家,总归都是萧绍救下来的,还他一条命,还有余。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