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期出海、去偏远山区……越是周期长环境恶劣的地方,越需要报道。可惜那些地方太苦了,好多老记者一直坚持报道,这么多年也没报道完。至于年轻记者……谁愿意去呢?”

周记者知道,不能怪年轻人娇生惯养不能吃苦。

祖国发展,先辈铺路,就是为了让后辈不在吃苦。

可那些地方,那些故事,总该有人去。

新时代的风,也该吹到那里。

“我知道了。”

易景臣眼睛亮亮的,语气透着天真,“我想去,让我试试吧。”

“你?!”周记者上上下下,打量一副少爷身子的易景臣,摇了摇头,“别别别,你吃不了那个苦。”

“不试试怎么知道?”易景臣挺胸抬肚,“只要我能吃苦,以后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第139章 番外小易记者

“今天是第几天了?”蹲在山坡上的男人,疲惫地询问旁边人。

“第五天。”旁边,更加疲惫的汉子,开口满是沧桑,“忍忍吧,再等两天,咱们就能回去了。”

“这次咋那么长啊?”

“谁让记者是个新人,没有采访经验呢?”

说完,他俩同时看向这次一起出来的记者。

小易记者正在跟山村小孩玩游戏,完美融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饱经风霜的摄像师和司机,很想抓住他肩膀用力摇晃,质问易景臣哪来那么多精力。

易景臣从师父那里得知,扶贫记者缺口大,而且容易做独家报道,便主动向台里申请留职。

新闻台批过很多次偏远地区的采访申请,第一次遇到暑假实习生要求独自采访,再三犹豫之后还是批了,特意派了两个身强体壮的汉子跟着易景臣。

出发前,壮汉信心满满,保证肯定照顾好未成年小朋友。

到地方之后,他们感觉自己才是需要被照顾的那个。

易景臣好似有用不完的猴劲儿,每天漫山遍野到处疯,收集完素材还有余力帮当地人放牛、晒粮、割草喂猪。

台里念及易景臣第一次下乡采访,没有把他分派到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片山村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十年前就通了水电,三年前又修了路,村里人至少每个月去镇上赶集一次。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网络,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司机掏出信号微弱的手机,三分钟没能打开一个网页,所有发出去的消息都是红色感叹号。

他落寞地叹了口气,又看向快快乐乐四处奔跑的易景臣。

“我都已经三天没跟媳妇打电话了,他那么快乐,是因为没有媳妇吗?”

“兄弟,他还真没有。”摄影师叹了口气,拦住司机的肩膀,一副难兄难弟的架势,“我觉得,他搞不好真的喜欢这里。”

“哈?!”司机震惊。

出发之前,他们一直认为,易景臣为了表现自己,在领导那里刷好感度,以便日后成功入职。

否则,哪个年轻人好端端的,申请报道乡村扶贫项目啊?

观察了易景臣五天,摄影师逐渐改变心态。

即使没有镜头的时候,那位小易记者还是可可爱爱,没有脑袋的样子。

让人不禁怀疑——

他这一生,有过什么烦恼吗?

“蝴蝶——!”

“花蝴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