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地,一连来了三位县令,全都死了,至此再也没有官员敢来这里上任。
而这个县本就贫瘠,朝廷免了十年的赋税,在流血冲突之后,又免了十年。
不需要交税,也征不上徭役,那有没有县令,其实意义也不大。
于是空了很多年,都没有县令就任,索性寨子里的人乖觉,没有重新拿起劫道的老本行,对朝廷没有威胁,干脆就不管了。
而太后为了惩罚颜查散,直接让他去长魏县赴任。
且不说他有没有命安稳上任,即便活下来了,就凭这个县的情况,也很难做出功绩,那升官就遥遥无期。
地方县官的考核,无非就那几样,税收,人口,文治,治安,长魏县被恩准不用交田税,除此之外,也不可能有商税,毕竟那地方进去都费劲,哪个商人想不开跑去那里经商啊。
税收是指望不上了,至于人口,呵呵,就长魏县那情况,能养得了几个人?
水土都不够,导致的结果就是,几十年下来,人口常年维持在两千上下,说是一个县,其实连江南富庶之地的村都比不了。有些村子因为水草丰茂,聚集大量人口,三四千的大村都有。
然后是文治,这只体现在一个方面,那就是本县出了多少读书人?
这个读书不是认识几个字就可以的,得是考取了功名,比如秀才几人,举人多少,是否有中进士的生源等等。
如果在你的治下,读书人多了不少,哪怕其他方面不出彩,亦是一项大功劳。
可长魏县那地方,认字的都找不出几个来,文治是不用指望了。
最后就是治安了,强盗土匪的后代,常年居住在寨子里,你说治安好?那也得有人信啊。
所以太后此举,相当于直接把颜查散摁死在长魏县了,要么死在那里,要么一辈子不升迁,窝在那里养老,不可谓不毒,却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颜查散不是说想为百姓谋福祉嘛,那就去吧,去长魏县当县令去,看他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而这个决定,是官家也不能拒绝的,毕竟新科进士除了进翰林院,就是成为地方官,这是正常流程,无论如何都拒绝不了。
不能因为那地方贫瘠,且百姓排外,就彻底不管吧?
虽然之前大家心照不宣,但好说不好听啊,朝臣不愿意把青年才俊们一一弄去送死,就默认忘了那处,可现在太后提出来,并说了人选,朝臣也不会反对。
反正不是他们提的,颜查散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得罪了太后。
官家无法拒绝,只能私下把包大人找来,细细说了长魏县的情况,让他派一两个武艺高强的护卫,护送颜查散上任。
因为太后的缘故,这事别人不会愿意沾手,唯有包大人,才可能顶着太后的压力,帮颜查散一把。
包大人回去后,立刻让公孙先生找来县志资料,整理好命人送给颜查散,并邀请他空闲时间,前来开封府。
第二日颜查散就来了,带着白玉堂。
包大人在二厅见他,公孙先生和展昭都在,另外还有四大校尉。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