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05年,匈牙利也出现了定制版的共享单车,有了内置GPS、智能锁,可以联结手机APP搜索附近车辆。而且这个时期有了鼓励分享制度,分享可以获得打赏红包,与国内的骑行红包、外卖红包、打车红包相似。

2007年,华夏国内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共单车模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后来者居上。

2010年,有桩单车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210个城市,累积投资超过12亿元,在线运营80万辆单车,拥有线下会员1600万元。

当国内市场饱和后,共享单车开始走出国门,开启海外战略,在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无处不在,占领了欧美海外领地后,又向非洲进军,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全面开花。

在互联网体系的支持下,华夏的共享单车开始高速发展,甚至有了更加便捷的共享电动车等,让生活更加便捷。

.

“这不就是我们的油璧车吗?”

起初,听到租车,唐朝宋朝的百姓还觉得不稀罕。

大唐时期,已经有了出租马车,叫做油璧车,一般由6至8匹马作为动力,但车身很长,不但有车厢,车厢壁上还有车窗,乘客乘坐体验极好。

到南宋时期,油壁车做的更大了,可以坐上十几l人,看起来就像是现代的长途客运。还有专门出租马车的车马铺子,类似现代的长途客运站。

但是看到天幕上的自行车,原来自己就可以操控,相对其他朝代更富庶的宋人们终于心动了。

“那什么自行车看起来的确很方便。”

“朝廷还免费给他们用呢!”

“要是我们也有就好了。”

“全是精铁,别想了。”

有人期待,有人不以为然。

不提技术能不能跟上,首先铁贵,根本买不起。

天幕放出来之后,恐怕也只有王公贵族可以有条件自己打造一两辆过过瘾。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华夏古代也差点有机会发明自行车。】

【“自行车”这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华夏典籍之中,是明朝末年王徵所著的《新制诸器图说》一书。】

王徵是大明时期陕西泾阳人,青年时期就热衷于研究机械技术。

万历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进入大明,在与天主教传教士的交往过程中,王徵收到欧洲机械钟表原理的启发,设计发明了自行车、自行磨等机械,并且在自己所写的书中详细解说了自己发明的自行车的结构原理,还附上一幅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图谱。

书中写道:

“车之行地者,轮凡四,前两轮各有轴,轴无齿。后两轮高于前轮一倍,共一轴,轮死轴上……”

这种四轮的“自行车”与现代的自行车差距很大,自行车的图谱也是方方正正,给类似于现代的小推车外形。但是多了许多可以自动的齿轮,“无木牛之名而有木牛之实用”,可以“自行三丈,若作大者,可行三里”,载人载物十分便利。

但是很可惜,这种自行车并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记载投入使用过,很可能只停留在理论上。

【相比较于图说阶段的王徵,论证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自行车技术的,是清朝时期黄履庄和他发明的双轮小车。】

黄履庄是清朝顺治年生人,江苏人士,他去世的比较早,自己写作有《奇器目略》,在他去世后姑表兄弟戴榕撰写《黄履庄小传》,后来张潮刊刻《虞初新志》时将此文收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