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火柴棒亮出一束细小的火苗。
大臣们缓过神来,此时看到小小的火苗完全不构成威胁,连连称赞:“不错,好逼真!”
“宛如真火!”
马嘎尔尼更疑惑了:这就是真火,他们误会了什么吗?
乾隆帝兴致勃勃:“这是西洋幻术吗?”
“不,这是火柴,可以用来点火。”马嘎尔尼的表情顿时微妙起来,“我听闻,华夏在宋朝时期已经有火柴了。”
乾隆帝顿时尴尬了起来。
.
南北朝时,北齐刚刚被灭,北齐后妃流落民间,无以为生,只好根据自己在宫中学到的手艺,在民间摆摊。
她正在给人推荐自己制作的火柴,当时叫做发烛:“您看看我这发烛,比蜡烛好用,可以应急。”
这时天幕放出火柴,后妃茫然抬头,曾经娇俏的脸上已经因为生活的蹉跎染上风霜。
她看着马嘎尔尼手中的火柴,一愣:“火柴,这不就是发烛吗?”
只不过比发烛更小,更容易携带了。
客人见到原来后妃卖的就是天幕上的东西,顿时大喜:“你这些发烛,我全要了!”
与天幕同款,还是后世皇帝都没见过的东西,今天可算是赶趟了!
.
到了宋朝初年,发烛更加普遍。
“嘿,这不是引火奴吗?”学者陶谷正在与友人喝茶,看到火柴哈哈一笑,跟同座的友人解释,“引火奴可以引发蜡烛,古称发烛。夜晚若是有急事,可以用来暂时替代火把灯烛。”
友人询问:“你会做?”
陶谷十分自信:“这有何难。劈杉木成细条,染上硫磺,放在一边。需要使用的时候摩擦杉木条,只要摩擦出一点火星,就会立刻起火,得到一个小火把。看起来就像是引来火焰的小奴儿,所以才叫引火奴。”
【火柴,在现代还有老人叫它“洋火”,其实同样起源于华夏,只不过大小不同,而且成分不同。】
【硫黄不能直接燃烧,主要是促进杉木或者松木摩擦时的火星壮大成火苗。古人称之为把“阴火”变为“阳火”。】
【到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人发现了“磷”,这才有了现代火柴的诞生。】
不知道是不是东西方化学家的共同点,都对“点石成金”很感兴趣。
华夏古代有方士沉迷“点石成金”,在西方同样有这样的化学家。
1669年,欧洲兴起化学实验,德国人亨尼格·布朗特有个朴素的梦想,想要“点石成金”,
有一天,布朗特在汉堡自己的实验室中,冶炼各种金属,企图从中炼出黄金。
他大胆地把白砂、木炭、尿液等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当火烧得很旺时,突然从瓶里冒出一股白烟,凝结成一团白蜡样的东西。这团东西在黑暗中会闪闪发光,涂在墙壁上会留下光亮的痕迹,一遇到空气就会自燃起来。
布朗特给这种很容易自燃的新元素取名为磷,意思是“发光体”。
几l年后,生活困顿的布朗特将磷的提炼方法以200个银币出售给了化学家克拉夫特。
克拉夫特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又将用尿液提取磷的方法告诉了包括波义耳在内的很多学者,于是化学家们兴起了一阵研究尿液的风尚。
经过不断的实验后,1680年,波义耳第一次用磷点燃了一端带有硫磺的木棒——这被认为是现代火柴出现的开端,磷与硫磺的配方也就成为了现代火柴的主要成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