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黄帝下令保护桑树,和嫘祖一起带领先民开始植桑养蚕、缫丝制衣。
后世为了感念嫘祖,将她尊为“先蚕”,即民间的蚕神,帝王们举行“亲耕礼”时,皇后也要亲自举行“亲蚕礼”。黄帝有“先农坛”,嫘祖也有“先蚕坛”。
【除了嫘祖这位原型应该是上古时期部落女首领的缫丝发明人,古蜀国王蚕丛相传也是一位养蚕专家。】
相传是蚕丛首先将野蚕收集起来进行人工饲养,将野蚕驯化成家蚕。
——根据桑树的发源地,以及后来巴蜀之地的丝织产业特色,这个传说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古人喜欢将某人的功绩或者职业冠入姓氏作为尊称,比如姓张的猎户直接称呼为猎户张。
“蚕丛”不一定是姓“蚕”,应该是姓“丛”,养蚕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被人称为“蚕丛”,后来他的部族被称为“蚕丛氏”,他统治的蜀国的蜀字,是一棵弯曲的桑树,树下一只虫——就是蚕,而构成。
“蚕丛”是古蜀国的第一任开国君王,也被尊称为“蚕神”,而诗歌里与他并称的“蚕丛及鱼凫”,鱼凫是古蜀国的第三任君王,主要的功绩是“教民捕鱼”,二者共同被蜀人尊为先祖。
.
“怎么又死了……”蚕丛在驯养的过程,首先尝试把蚕卵放在有盖子的陶器中,结果蚕卵被闷死。
后来改用当地产的竹子做的细眼竹筐,不但透气性好,而且便于排除蚕沙,让蚕卵存活度一下子大幅度提高了许多。
【到明朝以后,华夏人发现了新的蚕种——柞蚕。】
【之所以叫柞蚕,便是因为柞蚕吃的是柞树和槲树树叶,也能吐丝结茧,也能织丝成帛,因为柞蚕丝刚性更强,一般用于蚕丝被和蚕丝毯。】
远古先民很早就发现了柞蚕蚕茧,但是人工放养比桑蚕的人工饲养要晚很多。
因为这种野蚕大面积成茧的现象罕见,所以当时人们把它当做“祥瑞之兆”。
天幕放出史料:“洪武二十八年,河南汝宁府确山县,野蚕成茧,群臣表贺。”
朱元璋:“……”
这样的祝贺不如不要,你还不如把蚕茧给他送上来!
好端端的新蚕种新纺织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祥瑞之兆,朱元璋只想骂地方大员是废物。
【明朝后期,山东近海一代开始放养柞蚕,技术逐渐成熟后成为了山区农家的主要副业。
到明末清初,文武百官普遍改用柞蚕丝做衣服。
清朝中期,柞蚕从山东先后传到陕西、河南、贵州、辽宁等地,辽宁等地至今仍然是全国柞蚕的重要产地。】
柞蚕之所以叫“放养”而不是家蚕的“家养”,便是不同于家蚕可以放在人工制作的木框中采摘桑叶喂养,是必须放养在柞树上。
在放养时,需要2米左右高的柞树,拴筐时约养蚁蚕万头,过1-2天后分移于10-20棵树上,以后再次分移于50-60棵树上,再分移到100-200棵树上。每次分移都随着蚕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蚕场,确保柞蚕能吃足柞树叶。
.
宋朝时期的田地大多用来交易,农民普遍没有田地,种地种桑树大多是佃户或者说长短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