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璋学得很快:

“设立农书奖项,最有效者,重金,官位,都有!”

“那什么勋章,也搞起来。”到时候搞个授勋仪式,仪式感也是荣誉感。

“雕像就不要了,不实用。”大明正缺工匠,哪里值得浪费在这上面?

“父皇,画像,儿臣可以。”

一位公主小心翼翼道:“父皇,这是儿臣画的农作物。”

是天幕上出现过的农作物,想不到被公主很用心的全部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朱元璋前面被骂了歧视女性后的改变,允许后宫女眷来前朝一起看天幕了。

原本朱元璋还觉得讲农耕女人听了也没用,现在看得女儿记录地又快又好,满意极了:果然,他的儿女们还是有才的,那什么当猪养的宗室,是后面的皇帝没养好。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瞪了一眼朱棣。

朱棣:???父皇又怎么了?

朱元璋拿着公主的画册,刚看了一下封面,表情舒展开:“好!”

这画工,虽然朱元璋也不是很懂,但是很像就对了,方便给出海的人去海外寻找。

“印刷出来,近来民间多出海寻找,有个图样子参考也好。”

朱元璋一系列颁布完之后,开始看着公主思考。

废除缠足和人殉后,对宗室女子虽然依然限制权力,但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后世子孙的男丁多到成为国家的负担后,开始往实用性考虑。

不拖累国库,还能创造价值的宗室,总比只会压榨百姓的宗室好。

而且用公主画功臣也挺好,公主本来就有份例,不需要额外开俸禄。只是画个画像,给她们一点事做也不用担心夺权。

朱元璋想起贞观朝的凌烟阁,有心向偶像看齐。石雕和工匠舍不得,画像还是可以的,谁再说他刻薄寡恩对功臣不好,就把画像砸他脸上!

朱元璋不但答应下来,还鼓励道:“画好点,好教后人知道,大明也是有才女的。”

想到才女,朱元璋就不满意:大清的才女竟然都比大明多,哼!他的大明公主哪里差了!

民间,曾经考上科举后觉得农人低俗的举人老爷们也改变了思想,开始主动走向田地间,主动跟农人传授研究农学。

“天幕上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应该这样……”

“我读过《王祯农书》,农书上说……”

“天幕上前朝的农具大明也有,不适合参考,大清同样人多,后世的农具可以参考。”

“天幕放日本农书的内容我也抄下来了!”

“什么日本农书,还不是学得我们华夏的。”

“那不是还没出现吗……”

“先把已有的农书借来抄下来就好了。”

“家里哪有那藏书。”

一群有功名在身的文人跟农人议论着议论着,差点吵起来时,有人突然跑过通知:“快去听说书!朝廷在派人说书!”

文人:“朝廷说书?说的是什么书?”

“当然是农书。”

这一下,不论是文人还是农人,集体一溜烟跑路了。

朱元璋在刺激农民积极性上,很有想法。

想要让百姓去买《大明律》,先用《大诰》讲故事,并且有实际用途,百姓才人人去买大明律,达到了普法效果;

现在想让百姓买农书,先让官吏讲书说书,更详细的操作,更适合大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和具体环境。就算买不起,能每日来抄书也有用。

逐渐放松政策,让百姓和商人流通起来,也没出什么乱子。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