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一统九年,始皇与众臣商议,决定于龙首原西侧建立新朝宫。之后便开始勘测、定稿、动工。
然而大一统十一年,宫殿才打了个地基,始皇却猝然驾崩。为了赶始皇陵的进度,宫殿便被迫停工了。
一直到始皇陵修建完成、各地叛乱平定,秦皇扶苏才重新拾起这项工程,终于在十五年后完工。
摒弃之前代称的“阿房宫”,正式起了一个名字,是在秦二世五年,朝宫的外部宫墙和朝会要用的殿宇部分修好之后。
玄宸,不知父亲是否喜欢。
秦王政看着图纸上的宫殿规模,以及附近的咸阳城扩建规模,满意地点头。
这么大,一看就很气派,名字也不错,是他大秦的风格。
于是秦王政欣然点头,又问:
“一共要修建多久?”
扶苏遗憾地表示:
“连城一起,至少二十年。”
秦王政:……
光修个玄宸宫自然要不了十五年,扶苏是把重点放在了扩建咸阳上,放缓了宫殿的修建。
整个玄宸宫规模庞大,但也没人说非得全部修完才能用不是?
所以扶苏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先把外框修好,再把需要开放给众臣来往的门面部分修好。剩下藏在里头的就慢慢修,反正外人也看不到,他们光看宫殿外部感觉气派就够了。
里面进度放缓之后,就能多出人力物力去扩充咸阳城。等咸阳城扩充完毕,再回来专心修宫殿。
不过当时的咸阳城已经经过大一统后始皇在位的几年扩充了一部分,所以从头开始要把它也算上。
秦王政惋惜地收起图纸:
“还要等二十年。”
扶苏想了想,哄道:
“或许不用,只要我们打好基础,也能提前一些。”
修这个无非是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顺便在灭六国的时候,尽量减少损耗。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就能匀出更多的民力投入到建设里了。更何况,工匠们也在努力改进工具技术等,可以在正式动工之后节省更多的民力。
除此之外,另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城市的扩建很容易走弯路,倘若一开始没预测好扩建规模,就会出现建到一半发现之前的设计出现纰漏需要修改的问题。
中途改设计稿那就很麻烦了,原先动工的部分要不要改?是拆了重建,还是设计新稿的时候尽量迁就它们保持不变?
无论怎么选,都会造成资源和民力的浪费。所以扶苏直接照着上辈子的成品,重新修改了一版一气呵成的扩建方案,也能在其中省出一大批不必要的损耗。
这些转换过来,就是能压缩的工期。
秦王政听罢这才重新高兴起来,便又喊来秦墨等专供大秦修建这些的负责人,与他们分享这份图纸。
秦墨巨子看完图纸询问道:
“我见图中似有一些特意留出的部分,是为再次扩建做准备吗?”
这不是个非常完备的设计图,因为当初大家吸取了第一次扩建完发现规模还是不够大、隔两年又要扩建的经验教训,预留了足够的余地。
所以按照图纸建出来的城做不到完美,让内行人看着觉得有点缺陷。可是一旦考虑扩建,就会发现缺陷总比回头增加许多额外成本要好。
扶苏对这个不是特别懂,他的修改图纸只是把一部分上辈子遗留下来的显眼问题给改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