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的冼如星连忙打圆场道:“那另外一点呢?”
王琼继续道:“第二点就更是无奈了,负责当地水利的都是些文官,而他们手下的也全是科举考上来的。让他们处理政务,判案写奏章还行,但说到修河底,哪怕是十几年的老匠人都不说完全了解,所以官员们其实很多都是有心无力。”
就是王琼自己,也是累死累活实地考察了一年多,差不多脱了一层皮才勉强将水患解决。
这倒确实,对于官员们死读书不通庶务这件事儿一直是朝廷的心病,听完在场之人一起陷入沉思。
半天,冼如星叹了口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起来像这种事儿,统筹后勤什么可以找个成熟稳重的,但一线上没有专业人士指挥负责根本不行。但工匠们往往又身份低微,说出来的话也没人听。”
“那还不简单,”朱厚熜大手一挥,“我效仿皇爷爷随便封几个传奉官过去不就好了。”
“万万不可!”冼如星.王琼面色大变,齐齐阻拦。
所谓的传奉官,是指不用经过吏部的铨选和内阁的审核,直接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最早由英宗朱祁镇开创,后来在成化手中发扬光大。
成化虽然是不少人眼中的“鹰派皇帝”,将文官集团压制得死死的,但其手中皇权也不免过于膨胀,尤其是设立西厂,进一步加深了宦官专政的隐患。
像传奉官这种不伦不类的产物,正经读书人自然是不屑于当的,于是成化奉上的往往都是些工匠艺人等三教九流,本质上还是笼络人才为皇室服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变成卖官鬻爵的工具。
由于成化日常挥霍无度,晚期只要有人透过司礼监向皇帝献上奇珍异宝,便可以当上传奉官,有些传奉官甚至手里掌握权力。后来弘治上位,虽然很少封传奉官,但也并未将其废除。等到了正德,那就更不必说,杨廷和革除的那些人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传奉官。
嘉靖上位后倒是一直没提,结果现在想把传奉官搬出来,吓得王琼连忙道:“陛下,成化年间后宫物穷极僭,宪宗本想着用传奉官来增加些私库,结果确是破坏吏治,后来因为冗官现象频发,导致国家负担加剧。而那些传奉官更是为祸乡里,闹得民怨沸腾,实属百害无一利。”
而冼如星更是直白,开口就是:“您又不缺钱,何苦因为这点事儿跟朝臣再打一架。”
朱厚熜想想也是,毫不夸张的说,他如今可能是大明开国以来私库最丰厚的皇帝,冼如星搞得那些生意,如白糖油印这些大宗他都有入股,银子如流水般涌来,就连上次在宫里修道观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成功堵上了大臣们的嘴。
既然此路走不通,于是便又来一计。大明其实目前有专门管理匠人的机构,名叫营缮所,所正为正七品,里面都是从全国各地来京城服役的工匠。
明初刚立国的时候学习元朝,将全天下的匠人编辑成册,采取“住坐”“轮班”的工匠服役制度,大明对工匠的徭役摊派得非常重,而且代代都要服役,所以即使现在不阻拦匠人当官考科举,许多人也都十分想脱离匠籍。
朱厚熜想将整改营缮所扩建,给匠人们正经官职,然后从其中挑选出技艺经验出众者,由他们去各地进行专业的工程指导。
“这倒是可以,”冼如星想了想,接着补充道:“另外其实现在匠人的服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