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两届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
报名之后,复习的时间变得更紧张了。
顾淮虽然人在学校,但基本上每天都按时回家,照顾宋知时的生活起居,宋知意也隔三差五上门来送吃的,宋清荣也对两人同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全家一心一意为考生服务。
1977年12月10日,迎着瑟瑟寒风,几十万名学子进入了考场。
严格来说,宋知时算是艺术生,但这个时代还没有明确划分文化生与艺术生的区别,不过他所考的专业除了常规的语文、数学、历史、政治以外,还需要一场加试。
他运气不错,被分配到了同区域的一所中学。
首都的学校,环境总还是不错的,起码不会漏风漏雨,而且还是单人单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作弊。
趁着老师还没进入考场前,不少考生还在捧着书临时抱佛脚。
宋知时隔壁是个高度近视的瘦弱男生,戴着比瓶底还厚的眼镜,此刻正拿着书,争分夺秒般地背诵。
他前面也有个男生,不过看着吊儿郎当的,见他如此认真,忍不住出言调侃:“诶,同志,你哪个学校的?”
眼镜男不说话,自顾自地看书,那人讨了个没趣,又把兴趣转移到了宋知时身上。
宋知时说:“我毕业很多年了,不是本地人。”
那人有些好奇:“不是本地人咋来我们这边考试。”
托现在还没有高考移民,也没有区域保护性政策的福,不然他一个外地人,还真没那么容易就在这里高考了。
就在宋知时乱七八糟地思考时,监考老师拿着卷子走进了教室。
监考铃第一次打响。
上午第一场是语文,宋知时的语文算不上多好,也算不上多差。但他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字迹写得很好。
这一点得益于宋家的传统教育,所有宋家的孩子,不论嫡系还是旁支,统一三岁开始上族学。在站还站不稳的年纪,就开始学习写大字,因此人人都写得一手好字。
宋知时想,哪怕他的作文不能令人拍案叫绝,仅凭这一手好字,也能加上不少印象分吧。
下午的数学是宋知时的强项,而且数学题型都差不多,只要多刷题,靠着题海战术,总不会差很多。事实证明,除了最后两个大题,宋知时基本都做出来了。
考完数学以后,学生们纷纷离开了考场。在路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对答案或者讨论题目的声音,宋知时对此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只知道自己的腿都快冻麻了,赶紧回去取暖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知时就爬起来了。
落了一夜的雪终于停了,顾淮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个皮制雷锋帽,给宋知时扣在脑袋上,又给他加了一件军大衣,直把人裹得跟熊似的,才让出门。
宋知时骑着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来到学校门口。这里已经有一大批学子在等候了,大家三三两两躲在墙角,避着风背书。
“加油,今天考完就解放了。”人群中有人说了一句,让所有为天气和考试担忧的学子们多了一丝动力。
今天上午考政治。政治并不难,牛大壮就是政治专业,托他的福,宋知时看了不少专业书。况且,哪怕他什么都不会,只要不离题,把卷子写满,总能拿到得分点。
下午的历史地理就有些难了,宋知时懂历史,却不会地理。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这十年运动期间,历史、地理这类副科全都被停了,什么都没学,能写出来才怪呢。
等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不少学生都萎靡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不管怎么说,1977年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有的人满怀期待,盼着通知书快点下来,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有的人已经暗暗下定决心,准备今年不成,明年再战。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