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阿弃听见苏轼为他说话,登时雀跃起来,幸好爹爹还是站在他这边的!

“抄《九歌》吧,那个简单。”

简单什么?!《九歌》里全都是他不认识的生僻字!等他抄完,手都要断了!

这两个人到底知不知道他今年几岁啊!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弃都不想原谅他的黑心父母,然而低头不见抬头见,阿娘那里又有了新鲜玩意——唉,真不是他玩物丧志,实在是阿娘太狡诈了。

王弗和苏轼休养了半个月,光是回复四面八方来的信件就让两人抓狂。亲朋好友个个都来信慰问,顺便探听一下防疫的办法和治疗疾疫的药方,不熟的人也通过各种渠道寄信给他们,要打听他们的救灾过程,于是王弗对苏轼说:“咱们编一本《防疫指南》吧。”

“‘指南’?”

“就是司南,磁石不是一直指着南方吗?所以称之‘指南’,意思就是指导别人,免于走偏路,你觉得如何?”

“十娘妙想,夫所不能及也。”

苏轼整理撰写的《防疫指南》,一经刊刻,就销售一空,成为大宋人手一本,居家旅行必备的书籍。

这不仅是因为他成功控制住了凤翔府几个县乡的疫情,证明了这本指南的实用性,更是因为他本人就以文章、书法受到文坛盟主欧阳修夸赞。王弗还很贴心的出了字帖版,便于幼儿学字的同时,了解防疫知识。

苏轼对她这种利用自己牟利的行为没有任何不满,因为这一次,王弗预支了几万贯,用于购买药材、雇佣民工、改善用水条件,要不是她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们不可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

再说了,编写《防疫指南》也是有利于百姓的民生大事,她这么做,没有丝毫不妥。

这本《防疫指南》后来几经订正、增减,一直由赵家书籍铺出版,成了每个书院、学塾首先要学的书籍之一,就是那不识字的,也会由乡老里长集合起来,定期

举行“防疫知识普及大会”,务使每个人都能掌握一定的疾疫知识,懂得生水不饮,腐肉不食。

而《防疫指南》中的各种药方,也被各地大夫奉为圭臬,但书上每一面都会强调对症下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不可盲从。

这一年的冬天,仁宗在朝堂上捧着《防疫指南》总结道:“千百年来,疾疫一直是民生大害,如今凤翔府签判苏轼总结出这本《防疫指南》,成功控制住了香溪疾疫,国中上下为之大振,气象一新,诸位当以此为楷模,勤俭爱民,恪尽职守。”

苏洵如椽大笔,遵循事实,将此事记述在史书中,成为仁宗的一项功绩。他也已经为官数载,虽然是在清水衙门做些文书上的事,但报国之心不改,立功之心不变,如今苏轼有此功绩,也算是为苏氏门楣增添了几分光彩。

尤其最近新得长孙亲手写的《九歌》十一篇,虽笔迹稚嫩,缺点少划,却也充分显示了这个孩子的天分和毅力,不在其父之下,苏氏一族,盛兴有望啊。

程氏虽也遗憾苏轼夫妻和阿弃没能回来过年,却也不寂寞,身边还有幼子苏辙夫妻,三个孙女也是越长越好,乖巧可人,八娘与夫君相敬如宾,恩爱和睦,外孙程照与他的继父相处更是和谐,一家人生活富足,前途似锦,也算是畅快如意了。

王弗和苏轼在凤翔府过年,身边更是毫不落寞,新开的医学院声名远扬,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甚至有那已经出了名的杏林高手不耻下问,宁愿在学院里当个普通学生,从头学起。

济世医学院第一批招生三百余人,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确定终生为医不改其志的青少年,十五到二十五岁都有。通过审查,王弗又招了一批实习老师,让他们传授学生基础医药学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