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一生一世一双人,也算是圆满。
苏轼看着苏洵与程氏,他们夫妻俩相濡以沫多年,眉眼间都是对彼此的爱意,这让苏轼十分艳羡,一时冲动,突然开口问:“阿娘,你觉得十娘如何?”
程氏一头雾水:“王家的十娘?她自然是好的,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是说,若我娶她为妻,如何?”
程氏笑了:“你可真是被我催得急了,这话怎么能乱说?她自小就容貌出众,极受赵姐姐的喜爱,你当女儿家如你一般,这么大的年纪,还未许亲?恐怕她家里早就安排好了,只是不舍女儿出嫁,多留两年,日后再出阁。”
苏轼喉头一痒,是啊,说不定十娘早就定了亲,只是赵氏没有对外宣扬,不然她怎么就独独漏了他呢?
“阿娘,先不论她有没有定亲,若我想娶十娘,阿娘会不会答
应?”
程氏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冷冷地说:“你不是忙于学业,连家都不肯回吗?婚姻大事,自然由你爹爹做主。”
苏轼求救般看向他爹,苏洵知道程氏正因为苏轼考完试还不肯回家住而生气,也不敢惹她,便斟酌着说:“和仲,你的婚事尚可再议,不必急于一时,十娘很好,却不适合你,我想为你求娶孔氏女,或是我舅家史氏的女儿。”
他们夫妻俩对王浮的印象无疑是很好的,但这种好,并不在于选儿媳方面,王家虽然也是川地新秀,但终究是少了些底蕴,而且十娘跟苏轼性情相投,都是容易惹祸的性子,十娘又绝不肯低调行事,实在不适合做儿媳。
苏轼脸色发青,不懂为什么父母都不同意他与十娘的婚事,他年轻气盛,便顶了两句嘴,大踏步出了门,向着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苏辙在门口叫他回去,他却倔强,不肯回头,一阵茫然之后,他奔着王家的方向一路疾行,冒着风雪敲开了王家的大门。
王家的门子把他引进门,心疼地帮他拍落身上的风雪:“小官人,雪大着呢,怎么出门不打伞?”
苏轼白着一张脸,问道:“十娘在家吗?”
门子答道:“前几日郑大夫来了,方才他们在暖房看药草,这时候应该各自用膳去了。”果然门子手边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浮着厚重的油脂和星星点点的茴香、花椒,正是冬日里暖身子的好东西。
苏轼谢过门子的好意,独自穿过回廊,向着王方的书房去了。他来王家来得勤,从来不用下人招呼,路上看见他的侍女也习以为常,都道王方已经用过膳,正在书房看书。
待他到了书房门口,却听见王方与赵氏的说话声,其中还夹杂着王浮的声音,似乎是在争论什么。
“十娘,你不要太任性,女儿家怎么能不嫁人呢?祖母为了你的婚事,都急病了……”
王浮打断了赵氏的话:“明明祖母只是风寒入体,我都把郑大夫请来青神了——”
虽然郑为更擅长骨科,但他也是内外兼修的,因为在王家的医学实验室待过很长时间,如今更是蜀地出了名的杏林妙手。这次让他过来,是因为王家的商队在广南西路和大理采购的三七到了,她想研制出类似云南白药这一类的跌打损伤药,好让祖父的腿脚舒服一点。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