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又想起来这个故事,找出来范仲淹的奏折,发现范仲淹的说法与《钟生》里的说法基本一致,心下狐疑,觉得这篇故事就是范仲淹写的。他自己心里清楚,赋税过重,百姓们怨声载道,朝廷根基就会不稳固,但不收税又能怎么办呢?怎么养兵?怎么养官?怎么赈灾救灾?怎么缴纳贡钱?
仁宗心中烦闷,派了皇城司的人去邓州问范仲淹,范仲淹说“我在邓州的任期已满,按理应该调任到别处去,但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不确定某项政策合不合适,不如就在一个小地方先做实验,我看邓州就是个很好的实验地,不如官家再给我一年,让我能够自由调整邓州地区的赋税,明年年末,如果邓州的赋税不能比今年上涨一倍以上,那就治我范仲淹的罪,如果能够增长,说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在别的地方照样施行。”
这话仁宗没理由不赞成,但朝廷上的其他人就不一定了。但仁宗出乎意料地坚定,让范仲淹照旧知邓州,答应了他的请求,很多人以为,这是第二次“庆历新政”的开端。
是不是第二次“庆历新政”,只有仁宗自己心里清楚,但这件事给他最大的影响,是他突然意识到了办一份朝廷报纸的重要性。正好庞籍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才,他本来没想立刻给他安排事情,但现在看来,这个人极合适办报纸。这人叫司马光。
于是,可怜的司马光,本来在家里等着任命,突然接到了一份奇怪的旨意,给他安排了一堆手下,在国子监旁给他搞了一个小院子,让他编报纸。
稍后为你更新
第90章
司马光平时也看《和乐小报》, 但他也清楚, 看别人的报纸和编朝廷的报纸, 简直是天壤之别。
官家分给他的手下, 全都是本来等着安排工作的关系户,他们的官职也不高, 整个官衙上下, 几乎只有司马光一个人在正经做事,
对了,他们到现在,连个正式名称都没有, 提起来就是——国子监旁边编报纸的。
出于无奈,司马光托了关系, 辗转联系上了益州知府李伯昭, 请他代为引荐,向《和乐小报》主人求教。
鸿雁传书,极为缓慢,等司马光的信到王方手上,已经是十一月底了,王浮一听是“砸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